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学习计划、复习资料!

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考历史 > 历年真题 >

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18-12-11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四川省资中县配龙镇中心学校 吴涛 整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2.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3.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             
    B.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李白的诗
    C.乘装有指南针的外国商船去南洋 
    D.到都城长安旅游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
    5.右图所示机构的建立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6.和“八一”建军节的来历有密切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上海工人起义
    7. 70 年前,国民党爱国将领李宗仁领导指挥的是:
    A.西安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型关大捷
    8.下列史实与国共合作无关的是:
    A.黄埔军校        B.北伐战争        C.东北抗日义勇军        D.抗日战争
    9. 2007 年“两会”的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谁?
    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0. 2008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代伟人和鞠躬尽瘁的楷模,他影响了我们几代人。据新浪网调查,认可周总理的网民高达98.7%。下列事件与他无关的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美关系破冰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1.在一座城市的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见右图)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12.中国共产党党史上有两次重大、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一次是遵义会议,另一次是:
    A.七届三中全会      B.八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十二届三中全会
    13. 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来看,古代希腊是:
    A.东方文明的摇篮      B.游牧文明的摇篮      
    C.西方文明的摇篮      D.农业文明的摇篮
    14.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神曲》,他是:
    A.达芬奇       B.莎士比亚       C.但丁       C.哥白尼
    15.看右图,自由女神的右手高举着火炬,左手拿着一部文献,它的颁布宣告了美国的独立。请问这部文献的名称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宅地法》
    16.在一次“再现英国工业革命──‘旅行者号’机械模型组合”的比赛中,小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仿制的蒸汽机装配在下列哪种模型中:
    A.火车            B.帆船           C.飞机        D.汽车
    17. 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①明治维新         ②罗斯福新政      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 年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1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义”战胜“邪恶”的决定性因素是:
    A.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B.苏联对日宣战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美国投放原子弹
    19.决定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A.开罗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巴黎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历史教师曹琼霞旅行到某地区,发现那里不同的国家的人都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是在: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18分。其中,第21、23 小题各3分,第22、24小题各6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一个旅游团要实地考察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应到意大利。(3分)
    错误:意大利。理由:欧洲最古老的文明在希腊。(或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21.公元640 年王昭君入藏,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3分)
    错误:                                 
    理由:                                   
    22.1976 年文化大革命一结束,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率先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6分)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23.古希腊时,一个外邦人来到雅典城邦,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并被邀请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决策。(3分)
    错误:                                  
    理由:                                       
    24.莫斯科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性战役,它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的开始,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对德宣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6分)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0分,共2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5 “师夷长技”    图6 变法图强   图7 孙中山     图8 陈独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4分)
    (2)图7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是最大的殖民侵略帝国.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文明古国是英国掠夺的首要对象。到19世纪中期,英国完全征服印度,强迫中国政府开放通商口岸,它还先后征服马来西亚、文莱、阿富汗、缅甸等国家和地区。
    材料二:1918年12月23日,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 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您的儿子:乔治
    1918 年12 月23 日
    材料三: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里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机器发明。
    请回答:
    (1)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同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4分)
    (2)材料二的事件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 项)(3分)
    (3)三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或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有哪些?(各举一例)(3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27.科技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请回答下面问题。
                               
     图9 南宋持罗盘陶俑          图10 毕升                图11 蔡伦
    (1)请问以上三个图片分别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发明有关系?“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5分)
    (2)“两弹一星”指是什么?( 2分)改革开放后,为了追赶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在1986 年制定了什么计划?(1分)科技是创新的结果,面对着祖先的荣誉与激烈的科技竞争现实,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2分)
    28.回答下列有关美国的有关问题。
    (1)20 世纪3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分)
    (2)谁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你认为19 世纪末促使美国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的十分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
    (3)你觉得二战后美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5BACDB    6-10ABCBD     11-15CCCCB    16-20ACADA   
    21.错误:王昭君。理由:文成公主入藏。
    22.(1)错误;1976年文化大革命一结束。理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2)错误:我国率先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理由:我国率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3.错误:外邦人被邀请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决策。理由:在雅典,只有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24.(1)错误:莫斯科战役错误。理由: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2)错误;错误,苏联对德作战。理由:美国对日本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5.(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三民主义(3)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4)①民主、科学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洋为中用等)。
    26.(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汽车;电报;飞机(3)工业革命:蒸汽/煤;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或石油;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子能。
    27.(1)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863"计划 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等。
    28.(1)在资本主义内容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或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3)经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战后经济持续发展;科教:美国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教育,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启示: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中考语文
中考数学
中考英语
中考物理
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
中考历史
中考地理
中考生物
历史与社会
备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