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不充分燃烧:2C+O2=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S+O2=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相关知识点:(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2O2=Fe3O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5O2=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O2=2H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2CuO=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 相关知识点:(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CuO=Cu+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 中。使CO2 不纯;(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 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CO+O2=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