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家庭教育个案:过度满足让孩子丧失上进欲(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1 02:09:56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慢慢的,父母也发现这样下去不行,想要什么东西不用费劲就能得到,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不利。他们想过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可根本行不通。 有一次小宇想要一个MP3播放器,小姨主动说,你要是期末考好了,我就给你买一个。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宇考得一塌糊涂。但是小姨第二天还是拿来一个精美的MP3。而条件则改成“这次就算了,下次一定考好”。 “看到小孩想要什么却得不到的那种眼神,我就心软了。”小姨的这种心软,是全家人的通病,也一直持续了十几年。 后来,梁女士和丈夫一起做生意,家里经济条件更好了。车子好,房子也好。从小宇上小学开始,就是父母用车接送,这在汽车还不普及时,很让别的同学羡慕。 一开始物质激励对小宇学习还能起一定作用,考不好,他也觉得难为情。可到后来,考得好时有奖励,考得不好惩罚也从不兑现。物质与学习,在什么条件下都是对等的,学习对于小宇成了无所谓的事。 小宇的成绩一直不好。小升初时,只考了B级,这样的成绩只能上一个非常普通的中学。几乎是全家总动员,通过很硬的关系,小宇上了区里最好的中学。 “我们怎么跟小宇比,每天高级车接送,成绩不好还能上好中学。”这是同学的话,小宇也这样认为。 失去竞争力反而拿别人的失败来安慰自己 就这样小宇到了一所非常好的中学,但他的成绩根本不能和大部分凭分数考进来的同学相比,一个学期后,他很难逃脱成绩垫底的厄运。小宇的父母意识到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就完了,没办法又把他转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之后,父母对于小宇的学习盯得更紧了,但小宇根本提不起兴趣来。 今年过年时,本来没有达到考试要求的小宇像往年一样,所有提前制定的惩罚和奖励都去了爪哇国,谁也不提当时“要是考试都及格了,就买NIKE鞋,否则不买”的约定。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利用归纳的方法记忆文科知识(一)
- 下一篇:利用归纳的方法记忆文科知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