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剖析


    目的:研究凸透镜成像具有什么特点?
    猜想:根据问题回答,加上“可能”二字。
    器材:光具座(相当于白纸、直尺、固定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
    主要过程: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点处,移动蜡烛到较远处,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像,记下物距和像距;再移近蜡烛,移动光屏承接到像。多实验几次,记下数据。
    结论:物体在凸透镜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光路图理解,特别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
    质疑:1.凸透镜的焦距和光具座的长度有何要求?答:在10cm—20cm之间,大于40cm.
    2.实验中有时光屏无法找到像,有那些原因?答:其一,选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太大(或光具座的长度相对太小,)无法接到像;其二,蜡烛焰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其三,蜡烛和光屏放在了凸透镜的同一侧;其四,蜡烛放在焦点上或焦点以内。(4点)
    3.实像的特点和成因?答:能用光屏承接,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