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物理总复习
http://www.newdu.com 2025/09/22 04:09:29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浅谈中考物理总复习 广州市萝岗区镇龙第二中学物理科 陈海祥 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一听到“中考总复习”,相信都会有一种凝重感,毕竟老师们知道:总复习是项繁重的、辛苦的工作。的确,学生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知识已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老师怎样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怎样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当中任务的确很重。当然,更不能缺少科学性的操作。那么,应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复习?下面就从人的遗忘规律、复习心理学、复习原则和具体操作等角度进行阐述。 一、人的记忆遗忘特点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通过实验研究,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是普遍性,但不同的人遗忘曲线是不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特点。另外,还与当初学习知识时的理解程度有关,理解得深刻,就越难以遗忘。既然有这么大的差别,那么教师在设计复习教案时就要先调查了解学生遗忘知识的情况,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好合适的复习教案。 二、总复习的心理学 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决定行为的发生和方向。如果机体的行为没有动机的驱动,这种机体就是被动的,不会去主动习得,外界的强化也就不会对机体产生良好的刺激效果。其实复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那么,要让这一刺激取得成效,就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复习动机。而动机又从哪来呢?如果学生在复习中,能够从成就感的满足得到快乐,他就会继续努力使这种快慰持续。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首先得到这种成就感和快感。 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由于基础和能力的差别,要想都享受到成就感的满足,就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预期目标。制定这一目标的时候,要遵循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的预期目标才有最佳的激励作用。因此,复习时我们应多鼓励、多表扬,尽管是小小的进步,我们也应肯定他们,让学生有成就感。 三、复习课应遵循的原则 要上好复习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复习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基础性原则 复习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的来由、内容、应用和联系等;而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 3.重点性原则 复习要有重点地进行,应突出以下几个重点复习:教材、概念、例习题、解题思想与方法、薄弱环节和难点。 4.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5.精选性原则 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 6.主体性原则 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7.指导性原则 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复习资料也有很多。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四、物理总复习操作策略 总复习一般从九年级第二学期初开始进行,根据初中阶段物理知识和时间分配特点,我们可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
第一阶段复习(一模前):知识内容复习 (一)有关课时编排
当然,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好差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调整各知识点节数。 (二)有关复习模式:知识重现→例题分析→习题巩固→效果检测 1.知识重现 一般有以下这些方式: 方式一: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一点一点地重现,学生同步跟进。 点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会导致课堂容量不多,且系统性不够强。 方式二:教师按知识特点分类归纳好,然后发给学生填写。 点评:归纳得很有系统性,但学生要看完填完所花的时间却不少。 方式三:课前学生自己查书、自己归纳知识点,将课本上重要的知识列出来。然后在课堂上结合教师的归纳一同重现知识内容。 2.例题分析 当讲完某知识点时,我们会以相应的例题作分析,教学生是怎样运用知识的。这里要注意选题的新颖性和典型性。 (1)选题的新颖性 复习时间一长学生就感到枯燥,由于每节课都要练习,如果做的题目又是那种死板题,那就如同嚼蜡,一点味道也没有了。因此,我们选题时,应结合时势、贴近生活,让学生做起来有看头、有想头。如: 例1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 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 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 例2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 评析:这些题目,既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做起来又不会显得单调。所以,尽可能多选这样的题目。 (2)选题的典型性 例题的选取应考虑其难度、知识点的覆盖面及其拓展性等。一道好的例题,能将知识点无形的涵盖,自然而不牵强,到位而不拘泥,让学生做完后回头看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 例3【07年广州海珠区二模】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物块底面积为4×10-2m2,高为0.2m,质量为64 kg,物块在1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直线运动了一段距离,所用时间是30s,请你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计算出与物块有关的四个物理量。(发挥你的思维,尽可能多求几个) ![]() 示例如下:物块体积:V=Sh=4×10-2m2×0.2m=8×10-3m3 评析:这道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想出自己最熟悉、容易求解的物理量去解答。其实这题可求的物理量较多,有:密度、重力、压强、功、功率、速度等,除“浮力”外基本上将力学中重要的物理量都涵盖了,具有典型性。 3.习题巩固 老师在讲完知识点和对应的例题后,一般会以相应的练习题作巩固,以加深学生的领悟程度。当学生做练习时,老师尽可能多巡查,这样会发现学生做题时存在的问题。而评讲时也不一定全由老师讲,可让中上层次的学生以老师的角色去评讲,会提升学生的兴奋度;或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回答,以积分论小组名次,激发他们的团队精神,活跃课堂气氛。 4.效果检测 为了检查上一节课复习的效果,我们可进行课前小测。设计测试时间一般为5分钟,以基础为主。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但学生偏偏出问题,尤其是对“声音的两个利用”没理解。而小测题目的设计不一定照搬原题,可根据测试目的作些改进。当然,要检测复习效果除了课堂小测外,还有每个知识系统的综合测试,这里暂且不展开。 (三)有关课堂结构的编排
第二阶段复习(一模后~二模前):专题复习 这阶段进行的是专题复习。首先我们要好好分析和总结一模情况,摸准自己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接着的复习当中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此时离二模大概就剩下三周约10节课左右,怎样安排这10节课非常关键。处理得好,学生成绩会有大的进步,否则还是原地徘徊。 1.有关资源的整合 一模后我们都会收到很多各地区的一模试题,我们都会检阅后将好的试题印发给学生做,然后一从一份地讲评。这样当然有收效,但由于时间上的关系,做不了几套又到二模了。我们不妨这样处理:将每个区的试卷进行分拆组合:选择和填空组合为一单元,计算为一小份,作图和实验探究组合又为单元,而简答题则由于量较少可将各区的或近年中考的分类汇编在一起,方便讲解分析,这样便成了一套专题资料。 下面为分拆组合情况及其使用: (1)选择、填空题单元(课堂前20分钟) (2)计算题单元(前5节课的课前一天做) (3)作图、实验题单元(后5节课的课前一天做) (4)简答题单元(与其他区的简答题汇编在一起) 2.有关进度编排 专题复习中我们要注意它的系统性、完整性,既要专也要全,不要顾此失彼。此阶段中进度编排如下表:
3.有关课堂结构 提前一天发计算题目或作图实验题目,明早收上来批阅,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分析小结学生的错漏,留待课堂上重点讲评。每节课前的15-20分钟做选择和填空题目,然后用10分钟点评;接着评讲前一天所做的题目,用时方面则根据批阅情况而定;余下为学生整理、老师解疑时间。 第二阶段复习课堂时间结构编排如下表:
第三阶段复习(二模后~中考前):查漏补缺 这一阶段只剩下6节课左右,同样要分析好二模考试,其余课堂一般为自习课。学生可根据一、二模和平时的训练,找出错误,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将自己的错漏记录下来,加深印象,力求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而老师更多的是针对个人,综合一、二模考试情况,对存在特出的、典型问题的同学进行个别的辅导。 下面列举了一些同学存在的错误和疑难点: 1.对入射角、反射角的理解和标注。 2.家庭电路的连接。 3.对电磁波的理解。如:光不是电磁波。很多同学认为这是对的,其实说明他对电磁波不熟悉,这显然是错的。 4.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有些同学会写成“3.6×108m/s”,显然他是将光速与“1kW·h=3.6×106J”混淆了。 5.面积单位“㎝2”化成“㎡”的过程、体积单位“L”化成“m3”的过程易出错。 6.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等知识感到疑难。 7.总结学生在复习时做错的一些题目汇集。 结束语:由于总复习历时长、信息量大、问题多,所以复习一定要制定严谨的、可操性强的计划,切忌随意性。同时,复习当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策略,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当然要结合实际和自身特长,摸索总结出一套高效的复习方法。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廖伯琴 张大昌 主编 [2]《广州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 物理》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编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 [4]《2003-2006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 [5]《2007年广州市各区一、二模试题》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测量小灯泡电阻的方法拓展
- 下一篇:电压表典型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