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九年级物理中考计算题考点分析


    九年级物理中考计算题考点分析
    广西藤县塘步镇一中 邓善源
    计算题作为中考的必考题型,除了出现在综合计算题外,往往还会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等题型之中。考点涉及声学、光学、热学、电学与力学,下面对九年级物理涉及的计算题各考点及计算公式作简单的分析。
    考点一:频率的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例1(201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解析: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说明每秒振动的次数为300次。
    参考答案:300  能
    考点二:光的反射定律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2.(201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题)如图2-1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0,则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是       度,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       
    
    解析: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入射角等于两条光线夹角的1/2,也就是300
    参考答案:30   可逆的。
    考点三:光的反射之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P正下方的地面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3m,现在人面前2m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3-1所示。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求出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           m。
    
    解析:在完成的光路图3-2中连接SP,由题意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PSS是直角三角形,SO=SO,SS=4m,PS=3m,所以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为SO+OP=PS===5m。
    参考答案:如图3-2   5
    考点四:平面镜成像特点之物像等距: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例4(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题)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发射。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地面的距离也是6m。
    参考答案:虚   6   漫
    例5(2011年广西来宾市中考题)如图4-1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也就是说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人与镜面的距离为2.5m-0.4m=2.1m。所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是2.5m+2.1m=4.6m。
    参考答案:4.6   可以在较窄的空间内进行检测(或节约空间)
    考点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V<2);当u=2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 =2);当<u<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当u<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6(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图6-1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填“正立”、“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如果图中h=40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            ㎝。
    
    解析:投影仪的原理是当<u<2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就是说<40cm<2,即20㎝<<40cm。
    参考答案:放大   例立   改变光路   20
    例7(2011年山东日照市中考题)一个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体距凸透镜25㎝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5㎝处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焦距(       )
    A.在15㎝~25㎝之间         B.在7.5㎝~12.5㎝之间
    C.小于7.5㎝或大于12.5㎝    D.无法确定
    解析:物距大于像距,说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u满足条件:u>2,即25㎝>2,所以<12.5㎝。再由像距满足条件:<V<2,即<15㎝<2,所以7.5㎝<<15㎝。综合得到结论:7.5㎝<<12.5㎝。
    参考答案:B
    考点六: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公式:I=I1+I2
    例8(2011年重庆市中考题)在如图6-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S,电流表①的示数为1.2A,电流表②的示数为0.3A,则通过R1的电流是     A,R2的阻值是        Ω。
    
    解析:电流表①测干路电流,电流表②测R2电流。由公式I=I1+I2得I1=I-I2=1.2A-0.3A=0.8A。而R2==10Ω。
    参考答案:0.8   10
    考点七: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公式:U=U1+U2
    例9(2010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在图7-1所示电路中,V1、V2都是有0~3V和0~15V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均如图7-2所示。则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9.6V,2.4V   B.12V,2.4V   C.2.4V,12V   D.2.4V,9.6V
    解析:由图可知,V1测R2两端的电压,V1测电源电压。串联电路中,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故V2的示数大于V1的示数。两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说明V1选择0~3V量程,示数为2.4V;而V2选择0~15V量程,示数为12V。根据公式U=U1+U2得:U1=U-U2=12V-2.4V=9.6V。
    参考答案:A
    例10(2011北京市中考题):小宝在探究电路中电压关系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压U2随电压U1变化的图像。如图7-3所示,请你根据该图像写出电压U2和U1的关系式:U2=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U1+U2=9V。所以U2=9V-U1
    参考答案:9V-U1
    例11(201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题)在探究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时用了图7-4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R3,电压表V1、V2和V3的读数分别为1.0V、1.5V和2.5V。实验时的电路图应是(    )
    
    解析:V3的示数等于V1与V2的示数之和,说明该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排除了D。又因为V1和V2的示数不相等,说明不可能同时选用R1与R2,又排除了A;再因为V2的示数大于V1的示数,说明V2测阻值较大的电阻。
    参考答案:B
    考点八: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
    例12(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如图8-1(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如图8-1(b),则电源电压U=    V,电阻R=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      Ω。
    
    解析:根据图(b)可知,当滑片在a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根据公式I=得R==12Ω。当滑动变阻器滑片在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1A,电压表示数U1=IR=0.1A×12Ω=4.8V,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2=U-U1=6V-1.2V=4.8V,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48Ω。
    参考答案:6   12   48
    例13(2011年广西南宁市中考题)如图8-2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6A,此时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      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则电源电压为      V,电阻RX的电阻值为          Ω。
    
    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b端时,RX被短路,两端的电压为0V。电源电压U=I1R=0.6A×10Ω=6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变阻器与R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故通过RX的电流I2=I-I1=0.9A-0.6A=0.3A,电阻RX的电阻值RX==20Ω。
    参考答案:0   6   20
    例14(2011年重庆市中考题)从11年5月11日起,执行酒驾重罚新规定。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如图8-3所示。电源电压恒为9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80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钮(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8V。求:
    
    (1)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压表的示数为8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多少?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测试仪吹气10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3A,表明驾驶员醉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解析及参考答案:(1)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电流表示数I1==0.A
    (2)R2和R1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变阻器R1两端电压U1=U-U2=9V-8V=1V。R1==10Ω
    (3)当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3A时,R1两端电压U1=IR1=0.3A×10Ω=3V,故电压表示数U2=U-U1=9V-3V=6V
    例15(201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小新有一个额定电压是6V,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12Ω的小灯泡,则该灯的额定电流是       A。如果电源电压是9V,为了使该灯正常发光,他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阻值为         Ω的电阻。
    解析: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0.5A。串联电阻两端电压U2=U-U1=9V-6V=3V,所以R2==6Ω。
    参考答案:0.5   6
    例16(2011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题)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其电阻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图8-4甲所示是某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像。根据这种半导体材料电阻的特性,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8-4乙所示的电路,用来测量某一环境的温度,已知定值电阻R0=10Ω,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电源电压是多少?
    (2)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当时的环境温度是多少?
    
    解析及参考答案:(1)当环境温度为20℃时,由图象甲可知半导体电阻R=50Ω。R与R0串联,所以电源电压U=I1(R+R0)=0.2A×(50Ω+10Ω)=12V
    (2)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R0两端电压为U1=I2R0=0.4A×10Ω=4V。
    半导体R两端电压U2=U-U1=12V-4V=8V。
    半导体R的电阻值R==20Ω。
    由图象乙可知当时的环境温度是40℃。
    考点九:电阻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阻之和。公式:R=R1+R2
    例17(2011年安徽省中考题)实验室有甲、乙两只灯泡,甲标有“15V  1.0A”字样,乙标有“10V  0.5A”字样。现把它们串联起来,则该串联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高电压为(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
    A.25V     B.35V    C.17.5V    D.12.5
    解析: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故电路最大电流只能取0.5A。甲灯电阻R==15Ω;乙灯电阻R==20Ω。电路总电阻R=R+R=15Ω+20Ω=35Ω。故最高电压U=IR=0.5A×35Ω=17.5V
    参考答案:C
    例18(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题)如图9-1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12V;断开电路后,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S1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      )
    
    A.R1=16Ω    B.R1=40Ω   C.R2=16Ω   D.R2=24Ω
    解析:如图9-1所示,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R1的电流,所以R1==24Ω。当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后,R1与R2串联,总电阻R==40Ω。所以R2=R-R1=40Ω-24Ω=16Ω
    参考答案:C
    考点十:电阻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公式:=或:R=
    例19(内蒙古包头市中考题)图10-1所示,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现有5Ω、10Ω、40Ω电阻各一个。请你用其中两个在图中虚线框内连成电路,使图中的电流表的示数为0.75A。要求画出电路图,并标明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解析:R===8Ω。总电阻8Ω大于5Ω,小于10Ω和40Ω。电阻串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电阻并联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故应将10Ω和40Ω的电阻并联。R===8Ω。
    参考答案:如图10-2
    例20(2011年安徽省中考题):图10-3所示的电路中,R1=6Ω,R2=12Ω,电流表示数为0.4A。则AB两端的电压U=           V。
    
    解析:根据电阻并联推导公式R===4Ω。所以AB两端的电压U=IR=0.4A×4Ω=1.6V。
    参考答案:1.6
    考点十一:串联电路的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公式:
    例21(201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为了比较电阻R和R的大小,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1-1所示的电路图,其中不可行的是(  )
    
    解析: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所以A和B可行。并联电路电流比等于电阻反比,故C可行。
    参考答案:
    例22.(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在如图11-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R均为定值电阻。当①、②都是电流表时,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①表的示数与②表的示数之比为m;当①、②都是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和S,①表的示数与②表的示数之比为n。下列关于m、n的关系正确的是(  )
    
    A.mn=n-2m    B.mn=n-1
    C.mn=n+1       D.因R未知,故m、n的关系无法确定
    解析:当①、②都是电流表时,闭合开关S,断开开关S,R与R并联,①表测通过R2的电流,②表测干路电流。并联电路电流比等于电阻反比,即m=。当①、②都是电压表时,闭合开关S和S,R1和R串联,①表测电路的总电压,②表测R两端的电压。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即n=。由m=得R=m(R1+R2)。又由n=得R2=。所以R1+R2=m(R1+R2)+=(R1+R2)(m+)。即m+=1,所以mn=n-1。
    参考答案:B
    考点十二:并联电路的电流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公式:
    例23(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题)在如图12-1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通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已知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R2=20Ω,则电阻R1=          Ω。
    
    解析:由图可知,A1测干路电流,A2测通过R的电流,因此A的示数大于A2的示数。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说明A选择0~3A量程,A选择0~0.6A量程。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说明电流表A的示数为1A。故通过R的电流I1=I-I2=1A-0.2A=0.8A。根据公式可知:R1==5Ω。
    参考答案:5
    例24(2011年江西省中考题)如图12-2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时,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只闭合开关S1时,R两端电压与R两端电压之比为1:2。只闭合S2时,R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1:4。当滑片移动到b端,则(  )
    

    A.只闭合S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两端电压之比1:1
    B.只闭合S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两端电压之比1:1
    C.当S、S闭合时,通过R与R的电流之比是1:2
    D.当S、S闭合时,通过R与R的电流之比是1:1
    解析:只闭合开关S1时,R两端电压与R两端电压之比为1:2,说明R:R=1:2,即R=或R=2R。只闭合S2时,R两端电压与R2两端电压之比为1:4,说明R:R=1:4,即R=R,或R=4R。当滑片移动到b端,变阻器最大阻值RW=2R=R1=R。选项A,只闭合S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两端电压之比等于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与R1的阻值之比1:1;选项B,只闭合S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R两端电压之比等于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与R2的阻值之比1:2;选项C和选项D,当S1、S闭合时,通过R与R的电流之比等于R的阻值与R的阻值之比2:1。
    参考答案:A
    考点十三:电能表重要参数之“600revs/kW·h”:每消耗1kW·h电能,电能表上的表盘转过600转
    例25(2011年陕西省中考题)图13-1为小明家的电饼铛,主要用于食品的烤烙和烹制。它采用双控电路,额定电压为220V,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000W,工作简化电路如图13-2,S为总开关,S1和S为两个温控开关,R1和R为上下两盘的加热电阻,R=R
    
    (1)正常工作时,R消耗的电功率是  W。
    (2)R正常工作时,通过R的电流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明妈妈总感觉做晚饭时,烙热一个饼所用的时间比在其他时段要长。小明决定用家中的电能表和手表测做晚饭时电饼铛的实际功率,于时,他关闭家中其他用电器,让电饼铛单独工作5min电能表转盘转过了225r,(注:该电能表标有“30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r)
    ①电饼铬的实际功率是多大?
    ②烙热一个饼所用的时间变长的原因是:                    
    解析及参考答案:
    (1)R=R,上、下盘同时加热时额定功率为1000W,所以正常工作时,R消耗的电功率是500W;
    (2)I==2.3A;
    (3)①“3000r/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r。也就是说转盘每转1r,电路消耗kW·h的电能。电能表转盘转过了225r,电路消耗的电能为:W=225×kW·h=0.075kW·h。电饼铬的实际功率P==0.9kW=900W。
    ②电饼铛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
    例26(201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200imp/(kW·h)”字样(imp表示闪烁次数)。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30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电能为     kw·h,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      W。
    解析: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200imp/(kW·h)”字样,表明指示灯每闪烁一次,电路消耗电能kw·h。现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电能为W=kw·h×320=0.1kw·h。用电器的额定功率P==0.2kW=200W。
    参考答案:0.1  200
    考点十四:电功率定义式:P=
    例27(201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如图14-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电阻不变,小灯泡L标有“6V 3W”字样,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0~12Ω。(1)当开关S、S、S都闭合,小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8A,求R的阻值和通电10min电流通过R做的功;(2)当S闭合,S、S断开,求小灯泡功率的变化范围。
    
    解析及参考答案:(1)当开关S、S、S都闭合,小灯泡L与R并联。小灯泡L正常发光,说明电源电压为6V。
    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L==0.5A;通过R的电流I1=I-IL=0.8A-0.5A=0.3A;R1==20Ω。
    通电10min电流通过R做的功W=pt=UI1t=6V×0.3A×600s=1080J。
    (2)当S闭合,S、S断开,小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当变阻器滑片在最左端时,小灯泡的功率等于额定功率3W。
    当变阻器滑片在最右端时,R2=12Ω;小灯泡电阻RL==12Ω;电路中的电流I==0.25A;小灯泡的功率PL=I2RL=(0.25A)2×12Ω=0.75W;所以小灯泡功率的变化范围是0.75W~3A。
    考点十五:电功率常用计算公式:P=UI
    例28(2011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中考题)有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图如图15-1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5V,通过灯泡L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5-1乙所示,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12V,则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     W;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L的功率为3.6W,此时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Ω。
    
    解析:由图15-1乙可知,当灯泡L两端电压为12V时,通过灯泡L的电流是0.8A,则灯泡L的额定功率P=UI=12V×0.8A=9.6W;由图15-1乙可知,当灯泡L的功率为3.6W时,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6V,通过灯泡L的电流为0.6A。则变阻器两端电压U2=U-UL=15V-6V=9V;所以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阻值R==15Ω。
    参考答案:9.6  15
    例29(2011年上海市中考题)在图15-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将      ,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将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所以电流表A和A的示数都变小,又因为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压表V与电流表A示数的乘积,也就是功率P=UI变小。
    参考答案:变小  变小
    考点十六:电功率导出公式:P=I2R和P=
    例30(2011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如图16-1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A,R消耗的电功率为0.8W;移动滑片将其置于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2消耗的电功率为0.9W。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     Ω,定值电阻R     Ω。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阻值。根据公式P=I2R得R2===20Ω;又因为I1=,即0.2A=    ①
    当电流表示数为0.3A,R2消耗的电功率为0.9W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2==10Ω;又因为I2=,即0.3A=  ②
    解方程组  得
    参考答案:20  10
    例31(2011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如图16-2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8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的U-I关系图象,如图16-2乙所示,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R2是一个标有“100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若使电流表和电压表均能正常工作,则这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W,R1消耗的最小功率是     W。
    
    解析:电路中电流最大为0.6A,则这个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P=UI=18V×0.6A=10.8W。
    由图16-2乙可求得R=8Ω。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最大值,此时R两端电压为U1=U-U2=18V-15V=3V;R1消耗的最小功率P=1.125W。
    参考答案:10.8   1.125
    例32(2011年海南省中考题)下表是某品牌电热水壶的主要技术参数。(设电阻不随温度而变化)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1210W
    

    (1)求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电流。
    (2)该电热水壶只有一个发热电阻R,请你利用一个定值电阻R0,一个开关S对该电热水壶进行改装,使它具备保温功能。画出改装后的电路图。
    (3)要使电热水壶保温时发热电阻R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9,R0的阻值应为多大?
    (4)在改装后的电路中若再接入一个电阻R1使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请算出R1=160Ω时电路的最大功率。
    解析及参考答案:(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的电流I==5.5A;
    (2)改装后的电路图如图16-3所示:
    
    (3)电热水壶的电阻R==40Ω;当发热电阻R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的1/9,实际电压为U实,又因为,所以;即U=U,则R0两端电压为U0=U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得R0==2R=2×40Ω=80Ω。
    
    (4)当开关S闭合,R1与R并联时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如图16-4所示:
    P1==302.5W;P=P+P1=1210W+302.5W=1512.5W。
    考点十七:串联电路功率比等于电阻比。公式:
    例33(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将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灯泡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如图17-1所示。接通电路后发现L1要亮一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1的电阻比L2的小               B.L1的额定功率比L2的大
    C.两灯正常工作时L1发光要暗一些   D.若将两灯并联接入电路,L1发光要亮一些
    解析:串联电路功率比等于电阻比,接通电路后发现L1要亮一些,说明R1>R2,故A错。两灯的额定电压相同,根据公式P=,当电压相同时,R越小,电功率越大。
    参考答案:C
    考点十八:并联电路功率比等于电阻反比。公式:
    例34(2011年广西河池市中考题)标有“6V3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18-1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8Ω的电阻并联接在电压为4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
    
    A.3W   B.3.3W   C.3.6W   D.5W
    解析:电压为4V时,由图18-1可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4A,则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PL=UI=4V×0.4A=1.6W。小灯泡的电阻为RL==10Ω。又根据并联电路功率比等于电阻反比得P2==2W。所以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P=PL+P2=1.6W+2W=3.6W.
    参考答案:C
    考点十九:同一用电器(电阻)在不同电压下功率比等于电压的平方比。公式:
    例35(201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小明的妈妈为了改善早餐的营养,买了一台全自动豆浆机,如图19-1甲所示,图19-1乙所示是豆浆机的主要结构;中间部位是一个带动刀头的电动机,用来将原料进行粉碎打浆;外部是一个金属环形的电热管,负责对液体加热煮沸。下表是这个豆浆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图19-2所示是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的过程中电热管和电动机交替工作的“P-t”图像。
    
    请解答下列问题:
    (1)豆浆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是多大?
    (2)豆浆机正常工作做一次豆浆,总共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3)在一次豆浆机工作的时候,小明将家里的其他用电器关闭,他观察到豆浆机的电热管工作时,家里标有“1200r/kW·h”字样的电能表转盘在1min内转过了20转。此时电路的实际电压是多大?
    解析及参考答案:(1)豆浆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I==5.5A;
    (2)总共消耗的电能W=P1t1+P2t2=1210W×9×60s+120W×2×60s=667800J;
    (3)豆浆机1min内消耗的电能W= kW·h×20= kW·h=6×104J,
    豆浆机的实际功率P==1000W,因为,所以,即U==200V。
    考点二十:焦耳定律之纯电阻电路Q=W
    例36(2011年北京市中考题)有两根电阻丝R1、R2和一个电源E,且电源E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如果只将电阻丝R1接在电源E两端,电阻丝R1在120s内产生的热量为12Q;如果将电阻丝R1、R2并联接在电源E两端,电阻丝R1、R2在60s内产生的总热量为8Q;如果将电阻丝R1、R2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为使电阻丝R1、R2的总热量为3Q,则需要通电的时间是         s。
    解析:电阻丝为纯电阻电路,Q=W。设电源电压E为U,只将电阻丝R1接在电源E两端时,=12Q,即=
    将电阻丝R1、R2并联接在电源E两端时, ==8Q;又因为=12Q,即=6Q,所以=2Q。联合=6Q与=2Q得R2=3R1
    将电阻丝R1、R2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时,=3Q,又因为=,所以t3=120s。
    参考答案:120
    例37(201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图20-1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恒温箱的原理图。“控制电路”由热敏电阻R1、滑动变阻器R0、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电源U1(U1=8V)、开关,导线等组成。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下表。当线图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电磁铁的衔铁被吸下。“工作电路”由电源U2(U2=220V)、发热电阻R2(R2=110Ω),导线等组成。
    
    

    温度/℃
    

    …
    

    30
    

    35
    

    40
    

    45
    

    50
    

    …
    

    热敏电阻阻值/Ω
    

    …
    

    350
    

    300
    

    250
    

    200
    

    160
    

    …
    

    问:(1)为使恒温箱温度到一定值时,“工作电路”自动断开,导线端点C应接哪个接线柱?
    (2)若设定恒温箱的温度最高为45℃,则“控制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多大?
    (3)“工作电路”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大?
    (4)若要发热电阻R2产生1.32×105J的热量,则工作电路需工作多长时间?
    (5)“控制电路”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请说出两点。
    解析及参考答案:(1)导线C应接A接线柱。
    (2)温度为45℃时,热敏电阻R1=200Ω,R==400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0= R-R1=400Ω-200Ω=200Ω。
    (3)“工作电路”工作时的电流I2==2A。
    (4)根据公式Q=得t=300s。
    (5)电流的磁效应;电流的热效应;欧姆定律;杠杆原理等。
    考点二十一:焦耳定律之非纯电阻电路Q≠W
    例38(2011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题)一个玩具车使用的电动机,当把它接入0.2V电压的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A;若把它接入2V电压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测得此时电动机的电流是1A,那么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       Ω,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是        %。
    解析: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0.5Ω。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电路,Q≠W。消耗的电能W=UIt=2×1×t=2t(J);线圈产生的热量Q=I2Rt=12×0.5×t=0.5(J);所以电动机所做的功W有用=W-Q=2t-0.5=1.5(J)。故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75%。
    参考答案:0.5    75
    例39(2011年广西百色市中考题)电动机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动力设备,它主要上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因其线圈存在电阻,还有一小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现有一台电动机,其线圈电阻为0.4欧,当它的两端电压为220V时,通过它线圈的电阻的电流为10A,则在1分钟内该电动机消耗的电能是     J,线圈产生的热量是          J。
    解析:电动机非纯电阻电路,Q≠W。电动机消耗的电W=Uit=220V×10A×60s=1.32×105;线圈产生的热量Q=I2Rt=(10A)2×0.4Ω×60s=2.4×103J。
    参考答案:1.32×105   2.4×103
    考点二十二: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
    例40(2011年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中考题)广播电台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江汉人民广播电台的频率是750KhZ,它的波长为          m。
    解析: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同,即c=3×108m/s。根据公式=400m。
    参考答案:电磁波   400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