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中考速查式复习 第3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中考速查式复习 第3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江苏滨海三中 陆可爱
    专题知识整合复习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国古代人民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文明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正确的古今意识。
    第3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中考命题规律总结
    本单元时段是从公元前221~公元220年,这是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时期。统一由部分开始,逐渐形成联合体。以后由部分到整体,联合体发展越来越大,地域越来越广,治理越来越有效,统一之后越来越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越来越明显,最后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文化科技高度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是当时世界文明最为辉煌的国家之一。本单元考查的重点多集中在大一统局面的确立和巩固,两汉的对外关系和北魏民族融合局面的出现等等,考查题型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简答题有时也会出现。
    考点梳理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考点1 了解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表一 秦的统一
    

    条件
    

    ①历史趋势:经过春秋战国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物质基础:较彻底的变法使秦国富兵强,实力最雄厚。
    ③社会基础:战国时经济继续发展,民族、地域同联系加强。
    ④主观因素: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时间
    

    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秦王扫六合”──韩、赵、魏、楚、燕、齐),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④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进步。
    

    疆域
    

    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
    

    表二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
    ④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的建议),加强思想控制。
    ⑤军事上:北击匈奴,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开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作用:
    ①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人民统治;②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考点2 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措施
    

    ①政治:颁布“推恩令”(主父偃建议),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鼓励推荐人才,建立地方每年向中央举荐人才的制度;②思想: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③文化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大力推进儒学教育;
    ④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⑤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影响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考点3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表一 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
    

    时间:公元前138年。
    目的: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第二次
    

    时间:公元前119年。
    目的:联络乌孙国,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交往。
    结果:沟通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加强了汉和西域的文化交流,为西域各国归属汉朝管辖奠定了基础。
    

    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公元前60年。
    意义: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表二 丝绸之路
    

    路上丝绸之路
    

    含义:西汉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中国大量的丝绸锦绣,就循着这条道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中亚、西亚及非洲、欧洲的国家。后人称这条中西交通陆上要道为“丝绸之路”。
    线路:一条横穿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葱岭→大秦。
    作用:开辟了中西交通线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东西方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对当今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以及西部大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仍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①含义:汉武帝以后,汉朝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贸易活动,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②路线: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度支那半岛南下, 绕过今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诸国, 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③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
    

    考点4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影响和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表一 江南地区开发
    

    原因
    

    ①地理因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等;
    ②历史因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
    

    ①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成为良田;②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了推广;③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⑤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影响
    

    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启示
    

    在进行经济建设时要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
    

    表二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②战乱少,提供了和平环境;③南方统治者的有利政策;④江南的自然条件;⑤南方北方人的共同开发。
    

    过程
    

    从夏商到秦汉,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表现
    

    两宋时,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南方手工业兴旺,北宋时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造船业也比较发达;商业的繁荣,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商业城市;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考点5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
    

    时间
    

    为了维护北魏的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始改革。
    

    目的
    

    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内容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鼓励与汉人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作用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启示
    

    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考点6 了解秦汉时期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情况
    

    科学
    技术
    

    农学:北朝的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地理学:①西晋裴秀(代表作:《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书中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④东汉张衡发明制作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天文历法:①西汉的太初历,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数学:①魏晋的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南朝的祖冲之著《缀术》,首次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近千年。③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医学:①《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②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③张仲景(“医圣”)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华佗(“神医”)擅长外科手术,发明麻醉药麻沸散。比欧洲早1600多年。
    造纸术:①发明:西汉前期已有絮纸和麻纸,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②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105年),史称“蔡侯纸”。③传播:4世纪起,造纸术向外传播,对人类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哲学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 (西汉)。代表作:《天人三策》。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唯心主义思想)。影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被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②杰出思想家王充 (东汉)。代表作:《论衡》.核心:无神论(唯物主义思想)。
    

    宗教
    

    (1)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西汉末年)。
    (2)道教产生(东汉)。东晋的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萧梁的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3)玄学(魏晋之际出现)。①含义: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
    ②经典: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三玄”)。③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④代表人物:何晏、王弼、“竹林七贤” (主要活动在洛阳)。⑤影响:给两汉以来僵化的儒学以新的解释,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展。
    

    史学
    

    ①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②东汉史学家班固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文学
    

    ①“建安文学”(代表作: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蔡文姬的《悲愤诗》)。
    ②东晋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诗》)。
    ③南朝的骈文(代表作:庾信的《哀江南赋》)。
    ④民歌盛行。北方民歌慷慨激昂(代表作:《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缠绵婉转(代表作:《采桑度》)。
    ⑤小说开始兴起。代表作: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⑤汉赋(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和东汉班固的《两都赋》等)。
    ⑥乐府诗(代表作有《战城南》《十五从军征》《东门行》《陌上桑》等)。
    

    艺术
    

    书法:①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⑦曹魏的钟繇,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③“二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王献之。④女书法家:卫铄,王羲之妻。⑤“魏碑”。
    绘画:①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②三国的曹不兴是我国佛像画的始祖。③东晋顾恺之以擅长画人物著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刻: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中考典题 高频考点──知道怎样考
    【典题1】(2010·扬州市)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
    
    【解析】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
    【答案】C                          
    【名师归纳】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功大于过的杰出政治家。②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③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我国以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初步基础。④他推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的局面。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⑤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他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严酷,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典题2】(2011年·扬州中学)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是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③④⑤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举措。
    【答案】C
    【名师归纳】评价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在政治上,改革仕进,选拔人才;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惩治豪侠,处置郡国豪富。在经济上,盐铁官营,中央专卖;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思想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发边疆。以上措施使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但是,同样在他统治时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迷信奢侈,重用酷吏,社会动荡,农民暴动。
    【典题3】(2011年·南开中学)近年来,东突分子一直在新疆地区制造分裂活动,而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标志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历史事件是(  )
    A.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  B.甘英出使大秦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张骞通西域
    【解析】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答案】C  
    【名师归纳】新疆问题:(1)西汉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开始归属中央管辖。(2)唐朝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唐太宗、武则天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管辖。(3)清代时与新疆地区的关系──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管辖。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4)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疆的建设。新藏铁路、兰新铁路、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5)不和谐音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突”势力为实现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在中国境内外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新疆成为当前我国反恐的主战场,我国政府正严厉打击恐怖主义,以维护我国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典题4】(2011年·南京六合区实验初级中学)图1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解析】读图:由北向南,北人南迁。
    【答案】C
    【名师归纳】经济重心南移有两个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典题5】(2011年·苏州新草桥中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  )
    A.毕昇 B.蔡伦 C.李时珍 D.宋应星 
    【解析】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为造纸原料,造出了后人所说的“蔡侯纸”。
    【答案】B
    ◆考点综合与新题型
    【典题6】(中外联系题)公元前后,在右图中这条要道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分别是(  )
    A.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
    B.西周王朝和罗马共和国
    C.大汉帝国和古代希腊
    D.东周王朝和雅典
    【解析】丝绸之路,东起西安(大汉帝国),西到大秦(罗马帝国)
    【答案】 A
    【名师归纳】大汉与西亚、欧洲的往来:①汉朝与安息的往来:自汉朝向西输出的丝织品等,大部分要经过安息.②甘英出使大秦(97年):甘英到达波斯湾.③大秦王遣使来汉(166年):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典题7】(穿越时空题)假如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到汉代的长安城去观光,并从长安出发去欧洲旅游,你将走什么路线?沿途经过哪些主要地区?你能否遇见东来西往的商队?他们都带些什么货物?
    【解析】“从长安出发去欧洲”,这正是丝绸之路的路线。“东来西往的商队”可联想阿拉伯商人在东西方交流上的作用。
    【答案】将沿着丝绸之路西行。沿途要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等。很有可能遇见许多东来西往的商队。东来的商队带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西域物产;西去的商队载着汉族的铸铁连同开渠和凿井技术、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第 3讲训练 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夯基固本 自主检测,厚积薄发
    【考点一】秦统一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1.(2011·滨海县三中)郭沫若说:“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致命的打击”缘于(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焚书坑儒”
    C.陈胜吴广起义  D.汉武帝削弱封国
    2.(2011·东台市三仓镇中学)“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满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   实行的统治政策。(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3.(2011·滨海八巨中学)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秦王最后“扫”的是(  )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魏国
    4.(2011·丰县孙楼中学)观察秦朝疆域图(见右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请你判断秦朝疆域最西到达今天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陕西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5.(2011·上冈初级中学)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左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6.(2011·滨海初级中学)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考点2】 汉武帝大一统
    7.(2011年·南开中学九年级期中)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后世思想文化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尊儒术兴太学      B.颁布“推恩令”
    C.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D.开发边疆
    8.(2011年·重庆中考二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秦皇与汉武在巩固政权上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都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 
    ③都派人出使国外,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都派兵北击匈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11·皖北十三校模拟)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我们知道,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不是其大一统的措施呢?(  )
    A 平定“七国之乱” B 颁布“推恩令”
    C 统一铸币权    D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2011年·萧山区中考模拟)《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重要一项措施是(  )
    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三】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11.(2011年·扬州中学期末试卷)下列叙述与历史真相不相符的是(  )
    A.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目的是联络乌孙国王,夹击匈奴
    B.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长安
    C.据文献记载,中国与欧洲的第一次直接交往开始于公元2世纪
    D.东汉光武帝赠送给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
    12.(2011年·重庆巴蜀中学九年级期中)聆听丝路驼铃,感慨丝路的兴衰。重走丝绸之路,你应该选择的出发地是(  )
    A.西安 B.敦煌 C.洛阳 D.兰州
    13.(2011年·阆中中学中考模拟)右图反映的是我国的某个地区,该地区正式归入中国政权版图的历史事件是(  )
    A.秦设陇西郡 B.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C.元朝设立宣政院 D.清设驻藏大臣
    【考点四】 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14.(2011年·盐城景山中学)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15.(2011年·盐城市多伦多国际学校)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
    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D.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考点五】北魏孝文帝改革
    16.(2011年·徐州市九里中学)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7.(2011年·扬州新东方中学)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18.(2011年·常州市北郊中学)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作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呼韩邪单于    B.北魏孝文帝
    C.辽太祖阿保机   D.金太祖阿骨打
    【考点六】秦汉时期科学和文化发展
    19.(2011年·郑州市九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科学技术是指人类认识、掌握和应用客观自然规律的实际能力。
    (1)下图是一位历史爱好者所做的中国古代科技网站首页的一部分,请你再添加一个新的类别,填入网页空白处。请在下列任一领域内,写出一项我国古代科技成就。(2分)
    
    (2)科技交流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交往的重要内容。试举出古代中外科技交流的史实各一例。(2分)
    二、 综合提升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20.(2011年·苏州中考一轮复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之初,从匈奴降人口中得知,过去匈奴破月氏,以月氏王头颅为溺器,月氏人深恨匈奴,武帝遂悬赏征募使者出使月氏,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当时有汉中人张骞应募。……由于所经均汉人未到之地,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 丝绸之路,指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东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南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最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现有一意大利旅行团打算沿丝绸之路来中国,重温汉代的辉煌与繁荣。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条旅行路线。 
    (3)你能给这条商路重新命名吗?说说你的理由。 
    第3讲训练 参考答案
    1.B【解析】“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说明这是思想文化方面的。
    2.A【解析】联系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即可。
    3.C【解析】先后灭六国的顺序是:“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
    4.D【解析】当时秦朝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
    5.B【解析】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6.A【解析】《伤寒杂病论》汉朝张仲景所著,太学是汉武帝时始设于京师。
    7.A【解析】尊儒术兴太学是思想文化措施,颁布“推恩令”是政治措施,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是经济措施,开发边疆是军事措施。
    8.B【解析】秦皇没有派人出使国外,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9.A【解析】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
    10.B【解析】抓住“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字眼答题。
    11.A【解析】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不是乌孙国王。
    12.A【解析】陆上丝绸之路起点是西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泉州。
    13.B【解析】注意图上的“天山”,可推断该地区是新疆。
    14.C【解析】从东汉末年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朝中后期加快,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的重心(“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5.B【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16.D【解析】南方餐桌上有“北麦”,这是北人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7.A【解析】注意“根本原因”。
    18.B【解析】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19.(1)如历法、医学、手工业等。成就:医学方面: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编医学体操“五禽戏”;李时珍编著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手工业方面: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任一领域中写出相应的任一成就均可)(2)中国: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外国: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中外史实各1点)
    20.(1)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从意大利出发到伊朗高原,进入新疆,经敦煌、沿河西走廊到达西安。(要求“敦煌、河西走廊、西安三个地点必须准确,其他两个地点只要位置准确即可记分,如伊朗高原答成安息等,新疆答成楼兰、鄯善等;如果从西安出发不记分。)(3)答黄金之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探险之路、死亡之路、人生之路等,只要能说出理由即可记分。例:黄金之路──商人通过丝绸之路的商业活动有可能得到发财致富的机会。(名称记2分,理由记1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