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word版含答案) 由于版式的问题,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现象,为了方便您的阅读请点击全屏查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初一年级某班学生,参加了以“寻找人类历史的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主办方决定先带他们去参观我国境 内已知最早的人类遗址,那他们应该去到() 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西安半坡D.浙江余姚河姆渡 2.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惨遭灭门后,唯一幸存的赵氏孤儿报仇雪恨的故事。下面选项中,不属于由晋国分裂而来的战国诸侯国是() A.韩B.赵C.齐D.魏 3.下列几组人物,不可能生活在同一时代,更不可能成为战场上对手的是() A.夫差VS勾践B.黄帝VS炎帝C.白起VS赵括D.庞涓VS孙武 4.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 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以“德”教化人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D. 当仁不让于师 5.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钓上来的“鱼”是() A. 黄帝B. 周武王C. 商汤D. 周文王 6. 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7. 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 “兼爱”“非攻” C. “己所 不欲,勿施 于人”[来源:学_科_网] D. “仁者爱人”“以德为政” 8.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 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C. 灵渠D. 黄河 9.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10.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C. 阪泉之战D.马陵之战 1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 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耕作技术的提高 12.暑假里,小明买了本名为《趣说三星堆》的书,他想到实地看看书里介绍的青铜文化。他想去的地方是() A. 成都平原B. 青藏高原C. 东北三省D. 长江三角洲 1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D.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4. 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 启承禹位B. 盘庚迁殷C. 牧野之战D. 国人暴动 15.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 族,带兵抵抗周的进攻,兵败降周。 B. 乙带兵攻打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C. 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D. 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二、材料题:(20分) 1. 识图回答问题:(4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 (2)图1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图2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 _____[来源:] 2.考察古 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请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1分) (2)材料二中的“卫鞅”是谁?(1分)他为了说服“孝公”引用了哪两个历史人物的史实?(2分) (3)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1分)[来源:学§科§网Z§X§X§K] (4)通过管仲相桓公的结果以及卫鞅变法后秦国的变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1分) 3.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四“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1分)你知道谁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写出两个即可)(2分) (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1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2分)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1分)秦国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2分) 2018年吉安朝宗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30分) BCDCDBBBAACAACC 二、材料题(20分) 1.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粟、水稻(4分) 2. (1)结果: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1分)(2)商鞅。(1分)引用了商汤、周武王。(2分)(3)途径:战场立功。(1分)(4)注重改革创新,重视人才等(1分) 3. (1)禅让制,(1分)尧舜禹(2分) (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1分) (3)西周、分封制、(2分)目的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1分) (4)公元前221年(1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