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梧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word版(无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5/11/12 07:11:13 初三网 张平 参加讨论
| ☆☆☆ 点击下载试题 ☆☆☆ 此试题可能存在乱码情况,在查看时请点击右上角全屏查看 2018年梧州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运用与古诗欣赏(共24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嶙峋(lín) 亢奋(kàng) 锲而不舍(qiè) 荒谬 B.牟取(móu) 诘责(jié) 根深蒂固(dì) 凄风 C.阔绰(chuò) 伫立(zhù) 更胜一筹(chóu) 萌发 D.匀称(chèng) 阴晦(huǐ) 惟妙惟肖(xiào) 皇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老师范读课文既流利又抑扬顿挫,很感 B、这次扑灭森林大火,解放军战士又一次首当其冲,用自己的汗水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D、对人不要吹毛求疵,应该宽容大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多看善思,善于解决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通过学习他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国家、社会、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4、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拾夕》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边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梦幻般的色彩。 B.《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 C.《童年》的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格里戈里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D.“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这段话,表现了她独立倔强的个性和追求平等爱情的精神。 5.古诗欣赏(4分) (1)对下列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B、文天祥《过零丁洋》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陶渊明《饮酒(其五)》“心远地自偏”表明因为诗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D、《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C.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景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2)对下列诗歌写作技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龚自珍《己亥杂诗》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B、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一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由写愁云的惨淡引出下面的送别场景。 C、李白《行路难》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D、杜牧《赤壁》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6.综合性学习。4分 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请你结合调查表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3分)(2)针对你自己发现的问题,请你给我们的医疗卫生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力求改善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2分) 7.默写填空。(8分) (1)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3) ,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4)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5)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6)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诸葛亮《出师表》) 二、古诗文阅读(13分) (一)8分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节选)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 9.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虽不能察,必以情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其真无马邪 C.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齁声起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山水之乐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文中划线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意义?(2分) (二)言默戒(杨时)5分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好好活着就是爱(16分) ①21年前的3月26日,春天的气息已经荡漾在这座北方城市的柳梢,暖暖的春意拥着含苞花蕾。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的生日。 ② 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消逝了。春天是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海子却走了,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④然而,这个原名叫做査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的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煮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⑤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査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 ⑥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0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⑦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送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⑧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⑨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⑩ 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是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和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于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 我想,答案只 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李晓 本文选自《读者》,有删改) 14.从全文看,第①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2分) 15.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中加点词“笑眯眯”的理解。(2分) 16.从“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2分) 17.从内容和修辞两方面对第⑩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8.(1)文中哪一个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3分) (2)结合文章题目及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悟。(3分) (二)梳头的学问(12分) ①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古人总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②您看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 ③开始梳头的时候,您会发现,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它上面也堵。 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地方,用大拇指一点一揉,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的东西,这时,您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揉开了。 ④每天梳头多少次为好呢?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有人说我有的是时间,梳3000次怎么样?那当然更好。头不怕多梳,您就記住,梳头好处大了。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住了,一堵住什么心血管疾病、脑梗塞之類的问题就全来了。您把头一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全解決了。所以梳头 ⑤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 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別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肚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給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这就跟种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別让它也跟着一块吸收营养,最后剩下的那些才是茁壮的。” ⑥还有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全是头皮屑,沒法梳。”他觉得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如果能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沒什么"雪花"了,而且梳完以后会看到滿手都是油污汙的。这说明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給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⑦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脫发, ⑧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進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容易患感冒了。 还有的人总觉得头暈,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 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條中间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如果时时保持通畅的话,不但您不会得老年痴呆,而且会越梳越精神。 19.第②段中“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这句话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20.第⑥段和第⑧中画线处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4分) 20.梳头有哪些学问?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4分) 22.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梳头实际上是在梳经络,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很我穴位,一梳头,哪块疼就证明哪块有阻塞。 B.头是诸阳之会,如果堵住,心血管疾病、脑梗塞这类的问题就都来了,多梳头就能句完全解决。 C.坚持每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头1周,把湿气、痰浊给梳出来,就能治疗老掉发的毛病。 D.依据“诸病于内,必天于外”的理论,一个人如果头发稀疏就证明他的肝肾功能非常虚弱。 四、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我是怎样变得成熟?不是风,我怕早 提示和要求:请你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半命题作文:题目:2012,与________________同行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题目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如“书籍”、“希望”、“快乐”、“梦想”、“爱”…… ③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得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
|||||||||||||||||||||||||||||||||||||||||||||||||||||||||||||||||||||||||||||||||||||||||||||||||||||||||||||||||||||||||||||||||||||||||||||||||||||||||||||||||||||||||||||||||||||||||||||||||||||||||||||||||||||||||||||||||||||||||||||||||||||||||||||||||||||||||||||||||||||||||||||||||||||||||||||||||||||||||||||||||||||||||||||||||||||||||||||||||||||||||||||||||||||||||||||||||||||||||||||||||||||||||||||||||||||||||||||||||||||||||||||||||||||||||||||||||||||||||||||||||||||||||||||||||||||||||||||||||||||||||||||||||||||||||||||||||||||||||||||||||||||||||||||||||||||||||||||||||||||||||||||||||||||||||||||||||||||||||||||||||||||||||||||||||||||||||||||||||||||||||||||||||||||||||||||||||||||||||||||||||||||||||||||||||||||||||||||||||||||||||||||||||||||||||||||||||||||||||||||||||||||||||||||||||||||||||||||||||||||||||||||||||||||||||||||||||||||||||||||||||||||||||||||||||||||||||||||||||||||||||||||||||||||||||||||||||||||||||||||||||||||||||||||||||||||||||||||||||||||||
某媒体在网上就“看病贵”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了下面两项调查。请你结合调查表两组数据的主要信息,写出你发现的问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