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雅安市中考语文冲刺试题【解析版含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5/11/13 10:11:54 初三网 赵妍妍 参加讨论
| ☆☆☆ 点击下载试题 ☆☆☆ 由于格式问题此试题可能会出现乱码的情况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点击右上角的全屏查看 2018雅安市中考语文冲刺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16分) 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g) 单于(shàn) 颓唐( tuí ) 重蹈覆辙(ché ) B、刹那(shà ) 踌躇(chóu) 襁褓(qiáng) 妄自菲(fěi) 薄 C、笨拙(zhuō ) 喑哑( yīn) 炽热(chì ) 气冲斗牛(dǒu) D、拮据( jié ) 执拗(niù) 媲美(bì) 廓然无累(guō ) 【考点】字音字形 【解析】重蹈覆辙(zhé ) 单于chán 刹那(chà ) 媲美(pì) 襁褓qiǎng 廓然无累( kuò )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慰籍 社稷 脍炙人口 正襟危座 B、锤炼 妖娆 囊萤映雪 别出心裁 C、贸然 渡假 恪尽职守 红妆素裹 D、寒喧 乔装 越俎代庖 豆寇年华 【考点】字音字形 【解析】慰藉、度假、寒暄、豆蔻年华 【答案】B 3.(雅安市中考语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__________可爱的茎叶,有娇嫩__________的花朵,有__________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茎(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__________。 A、袅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调 B、袅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彩 C、婀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调 D、婀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彩 【考点】词语成语 【解析】其中婀娜 和袅娜区别有些难度,婀娜:形容柳枝等较为纤细的植物或女子身姿优雅,亭亭玉立.。袅娜: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感人肺腑:强调感动程度深;沁人心脾:香气或好的气味让人身心舒适。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话剧团都办得绘声绘色,其中合唱队还代表我省中学生到国外演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B、要使我市成为一个经济、科技、文化的强市,还需要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C、愤怒的群众合力将小偷绳之以法,扭送至公安局。 D、“最清晰的脚印,印在最泥泞的路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如果不是妙手偶得,便是生活磨砺的总结。 【考点】词语成语 【解析】绘声绘色指讲话很生动;邯郸学步是个贬义词;绳之以法指用法律进行处罚。 【答案】D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B、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考点】修改病句 【解析】B把能否去掉C改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D改为: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伤的手,说“信客信客就是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 B、“上帝饶恕我!”不一会儿他又接着说:“不要让别人来干涉我。我得到她了,我要守着她。” C、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甜瓜啊、西 D、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勇敢拼搏的勇士? 【考点】标点符号 【解析】A“说”后面加冒号B“说”后面用逗号C“甜瓜啊”这些并列用逗号 【答案】D 7.下列句子排序准确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②⑤①④③ B、④②⑤③① C、⑤④②③① D、④①③②⑤ 【解析】总起句是第5句,4-2和3-1这两句构成对比关系。 【答案】C 8.(雅安市中考语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吴用是小说《水浒传》里的人物,人称“智多星”。 B、 C、《战国策》是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整理编辑的,共33篇,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 D、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的风格不一致,前者婉约,后者豪放。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评价,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答案】B 第Ⅱ 现代文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9.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10. 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2分) 11.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论证方法: 作用: 12.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1分) 翻浆的心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车厢里,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回头看,只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不一会儿,车在一个兵站停下,这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地方,但这里根本没车通往那个村,他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3.(雅安市中考语文)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分) 14.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3分) 16.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主题: 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13、人物形象分析要结合人物所做的事和人物的描写。 14、心里的翻浆是在明白真相后内心的心理活动,我们一路上对青年的怀疑和折磨,都是源于不信任和冷漠。知道真相后,我的心灵受到了震动,心情复杂。 15、赏析人物描写句:抓修辞(关键词语)+句子的描写效果+人物的情感态度 16、文章的题目是“翻浆的心”,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翻浆的心”指正常的人心也发生了扭曲。从整篇文章的情节来写我们开始怀疑那个青年,最好才知识他不是要偷我们的东西,而是要把我的包固定好。这样前后一对比,表明我们的怀疑是错的。文章当中车行驶的环境很恶劣,以此可以衬托我们内心的“翻浆”,反衬出青年内心的美。由此我们可以对小说的主题做出判断。 【答案】13.“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 14.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 15.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意思相近即可) 16.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 (三) 阅读下面说明文语段,完成17-20题。(10分) ①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开始了漫长的奔月之旅。 ②虽然比世界上第一颗探月卫星——前苏联的“月球1号”晚了48年9个月又22天,但揭开了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时代新篇章的绕月探测工程,仍然以一系列鲜明的“中国特色”,广受国际航天界关注。 ③“虽然我们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欧阳自远说,国际上无人月球探测经历了从月球近旁飞过探测、撞击月球探测、绕月探测、月球表面软着陆探测和采样自动返回等循序渐进的阶段,其技术难度逐渐递增。我国首次探月就采用了绕月探测方式,直接跨越了前两个阶段。 ④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许多也是国外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全的。拿月球的三维影像图来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别的国家的是零散的,有空白,南北极他们没做好,我们要把它做出来。有了这个图,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构造。此外,我们还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具有重要资源意义元素的分布,而美国只做了其中5种。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独到的地方。 ⑤绕月探测工程从立项到发射,只用了3年多时间,这不仅是我参与的几十 ⑥(雅安市中考语文)“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我们将产品质量的要求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资料显示,在人类迄今为止所进行的123次探月活动中,成功率不到49%。而“嫦娥”工程做到了两个100%。 ⑦搞探月工程到底值不值?每次作报告或讲座时,欧阳自远总会给人们算这样一笔账:探月工程一期的总经费是14亿元人民币,这仅相当于在北京建两公里地铁的经费。 ⑧为了让有限的经费花出最大的效益, ⑨我国的“绕月工程”可以极大地带动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对利用空间资源进行探索。“嫦娥”工程的实施,必将对树立国家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嫦娥”绕月探测工程的中国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从立项到发射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有哪些独特之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全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第⑧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7、3-9段提炼中心句里的中心词即可。 18、解释词语的本义(有时可省去)+词语的语境义+去掉后的语义变化 19、从第4段可以找到答案。 20、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答案】 17、起步晚,起点高;时间短,质量高;花费少,价值大。(意对即可) 18、(1)“一般”说明不包括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 19、(1)月球的三维影像图来说,现在世界上还没有。 (2)我们还将探测月球表面14种具有重要资源意义元素的分布,而美国只做了其中5种。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独到的地方。(意对即可) 20、逻辑顺序。举例子、列数字 三、古诗文(22分) 21、用原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句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考点】古诗文默写 【解析】没什么难度,都是上下句默写。要把古诗背熟,千万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只恐双溪舴艋舟;赢得生前身后名;会挽雕弓如满月;奉命于危难之间;燕然未勒归无计;物是人非事事休 22(雅安市中考语文)、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 D、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考点】古诗鉴赏 【解析】“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不是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答案】D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扶苏以数谏故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A.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 B.楚人怜之 :代词 二世杀之:代词 C.项燕为楚将:是 贤能为之用:被 D.陈胜、吴广乃谋曰 :于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答案】B 2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休祲降于天 祲:吉祥 比至陈 比:等到 B.以头抢地耳 抢:撞 秦王色挠 挠:轻轻地抓 C.尉果笞广 笞:用竹板打 为天下唱 “唱”通“倡”,首发 D.等死,死国可乎 等: 同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感谢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A.休祲降于天 祲:凶 B.秦王色挠 挠:屈服.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道歉 【答案】C 2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雅安市中考语文)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如:藉第令、固、十六七。 【答案】假如不被斩首,守边死的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6-28题。(6分)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①,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②。” 注释:①卒然:同“猝”,突然。②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 26、下面选项中加点的字词与“存赵国”中“存”用法一致的是( )(2分) A.置人所罾鱼腹中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唐雎的劝说是希望信陵君懂得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 26.“存赵国”中“存”用法是使动用法,这里是使......幸存。跟他相同的是C。 27、“人之有德”中的“之”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28、唐雎巧妙地运用了“诱导说理”法。首先。用两组对偶的人生哲理警句“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给信陵君以当头棒喝,使信陵君的心灵在震撼之余,不得不进一步追问。眼看对话的条件成熟了,于是,唐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别人憎恨你,“不可不知也”,应时刻反省、检点自己;自己憎恨别人,应尽量泰然、淡然;别人对自己有恩德,应终生不忘,永存感激之心;自已有恩德于别人,应视为过眼烟云,不再提起。 【答案】26.C 27.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恩的,不能不忘。 28.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道理。 四、(雅安市中考语文)作文(50分)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一推,哪怕敲一敲的行为或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同学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中的门,很多看上去关着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 ①“门”可以指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指想象中的门,如心灵之门、父母感情之门、文学殿堂之门等。 ②中心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③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抒发真情实感。 ④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考点】命题作文 【解析】这个题目含有比喻,如提示所说“门”可以指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指想象中的门,如心灵之门、父母感情之门、文学殿堂之门等。“其实”二字表明了产生了矛盾和误会,可以用问题解决法来构思。第一步:摆出问题 第二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步:解决后的感悟。 【答案】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