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物理初二上册常见知识点总结


    物理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小编就大家整理一下物理初二上册常见知识点总结 ,仅供参考。
    物理初二上册常见知识点总结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1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换算关系:1m/s=3.6km/h。
    计算公式:
    v=ts
    1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1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1力的定义
    (1)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1)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2)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3)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①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②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 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和运动的方向改变.
    (2) 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