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7:三大秘诀助你中考记忆事半功倍(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1 03:09:5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这段时间里,大脑活动迟钝。翻开书本,只见一行行字从眼前闪过,却根本记不住具体内容。同时,强烈的睡意也会袭扰而来,结果学习毫无收获。 为了不陷入这种困境,即使有许多工作、学习任务,至少也必须在2点是至4点这段时间睡眠。通过睡眠避开这段“魔鬼时间带”尽管睡眠并不能保持记忆,但不睡眠会使记忆不断减退。 (3)选最佳时间提取记忆内容 考试的前一天一直学习到深夜,然后倒头大睡,直到考试的时间马上要到了,才匆匆忙忙闯进教室————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以这种姿态迎接考试,尽管拼命用功直到深夜,但成绩往往不理想。 为了有效地进行记忆,睡眠胜过熬夜。但是,从睡眠中醒来后,大脑并不能立即进入兴奋状态开始工作。刚一醒来就参加考试,成绩当然不会理想,这从脑生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是显而易见的。 人的睡眠分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这两种状态在一个晚上交替出现。所谓慢波睡眠,即熟睡状态,此时大脑完全停止了活动。相反,快波睡眠是大脑半睡半醒的状态,睡觉时会出现眼皮泛动等现象。 早晨醒来时人们大多是处于快波睡眠状态。人处于半醒半睡状态,大脑要投入正常工作,至少还需要两小时时间。所以,考试时应当早一点起床,让大脑从半睡半醒状态中完全清醒过来之后再进入考场。 积极休息与记忆节奏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把弥尔顿的着名长诗《失乐园》每50行一段分为9段,背诵每段时间隔给一定的休息时间,以此调查人们全部背诵下来这首诗要用多少时间。结果,间隔休息一小时,要用140分钟,间隔休息一天,要用60分钟,间隔休息7天,只用46分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为了有效地记忆,间隔休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在记忆活动中插入适当的休息,能够提高记忆的效果。为了从生理学角度对此加以证明,人们还进行了其他实验。例如,从同大脑温度的关联上进行解释,试图证明长时间集中使用大脑,会使脑温上升,大脑活动变得迟钝。所以,有必要用一定的间隔休息使大脑冷却。然而,人脑的温度几乎是没有变化的。人们常说冷静点,但实际上大脑温度并没有上升。 尽管从生理学的角度还未能证明记忆需要休息,但休息本身不仅使大脑得到放松,并且给大脑活动带来有益的节奏。在大脑活动本身并没有节奏的情况下,应当人为的使它具有一种调剂节奏。在繁忙的工作中,哪怕只休息二三分钟,也能使紧张的大脑稍稍松弛一下,这对记忆活动大有好处。这种节奏要自己掌握和调节,喝杯茶,吃顿饭,聊聊天,舒展一下身体,这些活动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给记忆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怎样做好初三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下一篇:经验分享:中考复习的几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