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知识点总结 > 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大全(2)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通“披”。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