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实词意义之趣味记忆(2)
http://www.newdu.com 2025/09/10 01:09:07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76、属 项羽力大无穷,名属(隶属)天下第一。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后沛公先入关,恨之。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77、数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而庄宗即位,独喜伶人。欲战,令伶人察国之财,方知钱财之数(数目)少矣,于是休养生息,令数(密,细密)罟不入池。国力渐富,出征,兵卒百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计算)。久攻不下,而军心思归,庄宗数(屡次)令伶人压之。且重征百姓之税,每需百姓数(几)年之产,终败北。后人叹曰:“事皆有其数(规律),然庄宗未知。若庄宗知之,则胜负之数(天数,命运),未能易量。” 78、率 孔子率(带领)弟子东游,路遇一妇人倒地,遂问弟子何事。子路对曰:“病也。”且率(轻率)尔以草根治。孔子不解。子路曰:“病者,大抵以其根治,病皆好。”颜渊不以为然,驳曰:“如此,病者率(全都)用草根乃愈;然病者或死,则何如?” 79、说 柳宗元为官,人常讥其说(说法,主张)。后贬于永州,见一少年捕蛇,二人互说(陈述)心中之事。少年说(通“悦”,高兴,喜悦)。柳宗元说(劝说)少年弃捕蛇之事,而少年不从。 80.私 李白与高力士有隙,唐玄宗之妃杨玉环私(偏爱)力士,力士请玉环害李白。李白之友闻之,私(私下)见白于夜并告之以事。白曰:“无妨,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私人,个人)仇也。 (九) 81、素 刘兰芝家教甚好,素(向来)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绢),后嫁于焦仲卿,着素(质朴,不加装饰)衣,人皆爱之。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82、汤 商汤(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热水,开水)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汤剂)药治之。 83、涕 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涟。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夜夜涕(鼻涕)与泪垂帘。 84、徒 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这些人)。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徒步) 行。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其友徒(白白地)见欺,曰:“徒(空)有帝王之表。罢也,吾辈不计矣,徒(只)记旧时之谊也。” 85、亡 楚欲亡(使??灭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 汝当亡(逃跑)去。”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于楚无益。”楚王亡(通“无”,没有)以应,遂存齐。 86、王 王(姓氏)姓大臣进谏曰:“王(大王)欲王(称王)天下,必以仁治乃可。” 87、望 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司马迁因李陵之事受刑,有望(抱怨、埋怨)辞。日夜望(盼望)友至,心恨,后友到,友曰:“此等君王,望(远远地看)之不似仁君。汝宜珍重。”迁发愤,遂著《史记》,名望(名望,声望)震于后世。 88、恶 屈原学高且性刚,子兰为人不良,常造恶(罪恶),尝构恶(诽谤)屈原于楚王前。屈原恶(讨厌)其行为,曰:“此人行为不端,以事知之。若其此,楚国恶(怎么)乎定?” 89、微 李密身份微(卑下)贱,为敌国俘臣,为避害乃微(秘密地)居于僻远之地。晋武帝不治其罪,仍诏其出仕,而其不为所动,以侍奉祖母年老志气日微(微弱)者为辞拒,且曰:微(没有)祖母之力不能成人。一篇《陈情表》其辞微(含蓄),而旨意深远。 90、悉 古有一人,棋艺绝伦。弈棋未曾输,值赛事悉(全都)获冠军,欲书《棋艺》一书,又患无才,恐书不能悉(完全表达)意,终弃之。 (十) 91、相 韩愈,少时聪颖,爱助人,乡人相(观察)其貌,以为福禄之相(形貌,状貌)。后赴京城赶考,途遇一人叙其无所依靠,愈乃将其所带之财赠之。其人曰:“汝好心,定当富贵。发达之日莫相(用在动词前,表动作偏指一方)忘。”韩愈赴京考中,以力相(辅佐,帮助)君王。 92、谢 暮春时节,春花谢(凋落)。一日,杜牧游山中,遇山民。山民邀其至家,牧谢(拒绝)之。山民执意邀,牧怪之。山民述其意,牧方知其好意,遂谢(道歉,谢罪)。后至其家,山民礼遇之,牧谢(感谢)其款待。旦日牧谢(辞别)山民而出,且叹曰:“多谢(告诫)世人,善者多矣。” 93、信 楚王信(信任)屈原,屈原以为美言不信(真实),故每谏必以信(实情)告之,后子兰短之,屈原见逐。屈原以为楚王未信(守信用),欲投汨罗江报国,信(随意)手取头上之饰为信(信物),俾人闻王,乃冀王信(通“伸”,伸张)大义于天下。 94、兴 刘邦兴(发动)兵伐秦,后刘邦王,大汉兴(兴盛)。政通人和,兴(兴办)教育,人才兴(兴起)焉。 95.行 苏武因行(品行)正范高,行(践行)古道,帝令其出使胡地,行前,帝设宴属托。途中遇强盗随行(行走),见强盗犹如行(古代军制单位)伍之人,魁格有形。苏武感化之。 96.幸 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97.修 王羲之修(身高)七尺有余,常修(施行)文德。所住之处有茂林修(高,大)竹,风景甚好。仅兰亭破,遂修(修理)葺,后又遇大雨,亭倒,乃重修(修建),又以名联修(修饰、装饰)之。聚友人于兰亭,叹修(长)短随化,将其作收于集,并作序。 98.徐 城北徐(姓)公儒雅,一日散步,见清风徐(慢慢)来,神清目爽。 99、许 大铁椎,不知何许(地方,处所)人也。身背铁椎.长丈许(表约数,上下)。赴京城,路见一村井水清如许(这样,如此),欲饮之,村人不许(答应,允许),怒而去。 100.阳 暮,斜阳(太阳,阳光)横照,大雁长飞,声断衡阳之浦,衡阳以其乃衡水之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名之也。 (十一) 101.要 古时,国人皆好细要(人体的腰部),故肥胖之人皆尽力觅良方,并记其提要(要领,关健),终要(概括,总结)其法以广之。一日,有人与医要(相约)于茶馆,而其要(通“邀”,邀请)人戏之,医者大怒,以死要(要挟,威胁)之,遂罢。 102、宜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淮南之地宜(适宜)橘生长也,是故,橘宜(应当)植于淮南。 103、遗 赵国因遗(遗留,留下)策,揽人才,闻廉颇虽老而欲效力于国。赵王则使人问,使者回报一餐间三遗〔排泄(大小便)矢。赵王厚遗(给予,馈赠)廉颇以遣之。廉颇以为赵王小施而大遗(遗弃)。 104、贻 自唐以来,从师之风不盛,阿谀之风而兴,韩愈以为此贻(遗留)害无穷,遂作《师说》以贻(赠送,给予)李蟠,嘉其好学。 105、易 赵得和氏璧,秦王欲以城易(换,交换)璧,蔺相如曰:“秦城不予,璧不可易(容易,轻易)得。”秦王怒,左右欲刃相如,然相如面不易(变,改变)色,应对自如,令秦王不易(轻视)相如。后完璧归赵。 106.阴 一日,天阴(阴天),一农夫于山阴(指山的北面)砍柴,其间阴(冷,寒冷)风阵阵,农夫欲还家.不料山口处忽见一恶狼,农夫躲于林中阴(暗中)窥之,后以肉为饵,诱其入一暗穴,以柴薪堵于洞口,放火烧之,既而还家。 107.右 李斯以功大,位于众大臣之右(上)。其左右(近臣)皆因之骄纵。一日,偕友游于泰山,察路之左右(表方位,与“左”相对)涂鸦文字甚多。 108、再 两国交恶,其一国击一国再(两次),然皆败,察其故,士气不振也。士气决于鼓,一鼓作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用兵者不知其理,故败。 109、造 太宗年间,魏征造(到……去)民舍,察民生之疾苦。回宫中,造(制定)法令,兴水利,以利民生。 110.知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曰:“本王处庭院之深,何以知(知道)民生疾苦?”孟子对曰:“知(主持,管理)政者,不闻片面之词,当身体力行,方知(智慧)明而无过。” (十二) 111、致 齐王欲致(招纳,引来)天下之士,致(送给)千金以晏子。晏子致(表达)诚于天下豪杰。豪杰中有一人自小家贫,无从致(得到)书以观,而思维精巧,尤致(最,极)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为晏子之诚所感,前往晏子处。两人席谈,方觉其致(情趣,意志)一也,甚欢。 112、质 屈原借《离骚》“唯昭质(本质)其犹未亏”表忠,而秦使离间计,令人厚币委质(通“贽”,见面礼)事楚,使楚太子赴秦为质(人质)。屈原力谏,而子兰肉袒伏斧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请罪于楚王,谗之。楚王怒,质(质问)屈原,后逐于江滨。此地有蛇,黑质(质地,底子)而白章,屈原以之为药,医百姓之患。 113、治 曹操有疾,久治(医治)不愈。受人诟病,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刘备等共治(对付)之,于危急之中以义治(治理)天下,以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 114、诸 智叟见愚公一家人搬山,将石投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渤海之尾,叹道:“诸(众多,各)人不惠,如此之法,何日成功?"子闻诸(兼词,“之乎”)? 115、贼 三国时期,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敌人)也。孙权乃阴令部属为贼(刺客)使于操,未果。后权思虑兴国之事,以为国内淫侈之俗是天下之大贼(害,祸害)也,改之。百姓不解,仍有盗贼(强盗)。权使人捕而诛之。 116、族 西楚霸王率精兵杀入咸阳,后放火,琼楼玉宇皆为尘土,名门望族(家族)不敢言,士大夫之族(类,辈)俯首称臣。秦人统一六国,终为楚人族(灭族)。 117、卒 韩信拜大将军,率士卒(士兵)与项王战,卒(通“猝”,仓促,突然)起不意。项王难于应付,节节败退后卒(死)于乌江.而卒(最终)成万世威名。 118、走 太史公牛马走(仆人,自称的谦辞)司马迁再拜言:臣因李陵之祸,尝欲亡走(逃跑)之,后至骊山,见其直走(延伸)咸阳,忆荆轲刺秦之时,秦王还柱而走(跑),则叹历史无情。 119、左 白居易居于僻地,其家左(左边)右种梧桐。后声名震,乡绅皆迎之,虚左(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引其上坐。皇上闻之,令左右(和“右”用,指身边侍候的人,近臣)诏其进京,欲以重用。 120、坐 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因为)爱美景。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诸多财物散于坐(通“座”,座位)下,似坐(坐守,不动)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犯罪)。 广告 韩版时尚潮流休闲女式背包 微拜商城 ¥53.00 常用文言文实词120个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隐蔽,躲藏)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 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 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 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讳。(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 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 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 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动词)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 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动词) 乘ché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动词)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数词)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 4.樊哙从良坐(依傍) 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介词) 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 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名词) 8.欲不可从(放纵,动词) 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 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策略。名词) 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从事,官名,名词) 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办事) 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从容,舒缓,不急迫,形容词) 诚 1.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名词)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副词)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连词) 4.诚心诚意(真诚,形容词)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 殆 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形容词)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副词)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副词) 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形容词) 当 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介词) 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动词) 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动词) 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动词) 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动词) 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动词) 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动词) 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动词) 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动词) 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动词) 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词) 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规律) 4.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 5.伐无道,诛暴秦(道义) 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动词)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规律) 8.道不同,不相为谋(意向) 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走路、赶路,动词) 10.故园谁道有书来(料想,动词) 11.道之以政(通导、引导,动词) 12.道义:道德和正义 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各,众多) 2.投诸渤海之尾(“之于”合音词)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合音词) 贼 1.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祸害,危害)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 4.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过千其门,几落贼手死(敌人) -族 1.士大夫之族(家族,同姓的亲属,引申为“类”)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卒 1.夫以疾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步兵,士兵) 2.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终于,最终) 4.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仓猝) 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代指疾行,即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 4.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向) 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左边) 2.诸士在已之左,愈贫贱,尤益敬古代以右为尊,左为较低的地位。(较低的地位) 3.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古代车上以左为尊。(车上的尊位) 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坐着,坐下) 2.因击沛公于坐(通“座”,座位) 3.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由于) 4.指位置所在。坐北朝南(坐落) 5.坐法去官(触犯) 归 1.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归附) 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回,返回) 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 4.吾得兄事之(应该) 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 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 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形容词)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 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形容词) 10.此言得之(对、合适,形容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大全
- 下一篇:初中文言文这180个实词,学会了想不拿高分都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