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吧,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大于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仪知识点
    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
    地图的知识总结
    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的知识:
    ①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又叫缩尺。
    例: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为2cm,实际距离是40千米。
    ②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比值大的比例尺就大,比较比例尺大小最好将几种形式统一成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体现出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
    a.如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简略,精确度低。
    b.如果地图所表示的实际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之,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简略。
    c.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小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
    3、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常见的图例要能认识),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叫注记。
    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
    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
    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5种地形部位
    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
    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
    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海拔和地势特点)课本第27页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崎岖不平、具有陡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地势起伏较大);
    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