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前各科如何补救?(3)
http://www.newdu.com 2025/10/01 06:10:40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地理(部分省市考) 地理图册抱着睡,没事默画地图 相信大家手里都人手一本地理图册吧,毕竟是学习地理科目必备的武器。你把北斗地理图册逐字阅读一遍,边看边做笔记。 图册上的所有图都要看,包括图片旁边的文字也要认真通读,比如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都要看,这些将来都是你答题时的要点。 如果有看不懂的一定要标注出来,找时间集中问老师,千万不能搁置不管。 你也可以把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贴到床头,睡前醒后都看一遍,这样中国的疆域和区划以及地形、温度带分布等知识心里就有谱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也印在脑子里了。 背会了,就拿张白纸,自己默画地图,脑海里回想着这些地方的山川河流、人口、城市等。之后不管题目考你什么,你脑子里都能想起相关内容,分自然全得了。 物理 其实我觉得物理跟数学很像,是理科特点最强的科目。不少同学都会觉得物理很难,对着题看半天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有了一点思路但又不完整比较混乱,到头来还是没能解决这道题。那么,到底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学懂呢?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做个比喻。 我为什么给大家做这个比喻呢?因为其实解物理题的过程就是开门的过程。物理题是那扇门,你手里的钥匙就是你脑子所掌握的基本物理知识点、概念、模型等。 你要想解决一道物理题,首先你的技能包中必须有这道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比如速度、路程、牛顿定律等等。接下来,怎样从你杂乱的技能包中快速准确地找出解决这道题所需要的那把钥匙呢?这就需要你去仔细观察题目的特点(就像观察锁芯的构造一样),然后思考哪些知识点、公式、模型是与之相匹配的。 所以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对怎样学好物理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吧。简单总结一下,就是首先必须先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概念和一些非常基本的常用的模型,这是不可少的。接下来就需要通过不断地练题来增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点都不是很难,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与同学老师讨论把最基本的概念等学好。所以其实大多数同学的问题不是知识点没学懂,而是明明课上学的也都懂,就是自己去解题时解不出来,要不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入手,要么就是思路混乱迷迷糊糊的。这该怎么办呢?练题!多练题!注意我在这里不是提倡题海战术,而是强调要想把物理(包括数学)学好,多做题是必须的!千万不能眼高手低!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样做题呢? 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相信大家身边不乏时时刻刻都在练题、刷了一本又一本但成绩仍不见起色的同学,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就是没有掌握住做题的方法。大家做题一定要搞清楚目的,就是做题不是在追求数量,跟同学比今天又刷了多少页资料,多做了几张卷子。而是质量!做一道题就要真正掌握一道题,包括其涉及的知识点、公式、模型,甚至一些特殊的技巧等,这就是举一反三的“秘诀”。 那么,怎么才能彻底吃透一道题? 一个词:多悟!首先是“悟”,就是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你遇到一道不会的大题,肯定要看答案对吧,那你是怎么看答案的呢?相信大多数同学是顺着答案的思路从第一行读到最后一行,对于基础知识还算牢固的同学,这样子读下来是完全不成问题的。但注意!这个过程你其实是被动的,处于知识接收者的地位,并没有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可能如果让你自己在卷子上做一遍或者给别人讲一遍的话你就完全傻眼了。 看答案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依旧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比如:它为什么这样切入?是题干中有提示么?这道题为什么选择这些牛顿定律而不是其他的?这一步到下一步是怎么想到的?是不是题目的什么特点决定的呢?这道题有用到什么特殊的模型么?等等,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想透彻,才能真正理解这道题,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要反复悟。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其实每次看同一道题目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因为你每次看它的角度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会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样两三次下来,你就基本可以做到对这道题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好的把握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这里说到反复看,我不禁想提一下关于错题本的问题。从我上小学时,我妈就总是嘱咐我让我别忘做错题本,但其实我自从上了初中之后就没再做过,因为太忙了时间根本不够用,抄题太麻烦了。从最终的结果看,好像也并没有多大影响。其实,错题本只是一个形式,它的真正目的是让你反复去翻去看。所以了解这一点后就知道错题本不是必须要有的,在比较繁忙课业很紧的初三完全可以直接在参考书上做一些标记(比如打钩、画星星),一段时间后回去看时方便找到就行。记住,一定要灵活些。 以上是我对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体会,总结下来就是先掌握好基础知识,然后多做题,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要多悟。 化学 到底怎样才能把化学学好? 答案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是完胜的关键。 扎实的知识基础,即课本上那些物质、反应、原理什么的,一定要彻底掌握住。想抛开基础知识去一味地练题来提高自己的成绩,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里大家一定要抛弃自己心中幼稚的想法,觉得背书是一件无聊的、没有意义、不好玩的事情,就不屑于去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会要求自己各方面都去努力做到最好,而不是只耍自己的小聪明。所以掌握好基础知识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去背、去理解,不懂就问同学和老师,相信如果认真去做了,绝大多数同学还是没问题的。 关于化学我想强调的其实不是如何学基础知识,因为那没有所谓的方法而言,老老实实去背、去理解就好了。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关于化学考试特点及应对方法的一些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卷子上经常见到一些题,它所涉及到的物质或者反应流程什么的完全是课本上没有的,在这种情况下,出题人还给出了你一系列问题让你回答,那真是一脸茫然啊……怎么办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得先弄清楚中考的特点,那就是标准化、客观化,它所考察的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上一些人说的“中考考得高的很多都是书呆子”这一观点我是不赞成的。因为很明显现在只靠背背书上的基础知识是远远不能解决一些中考题目的。认识到这点之后问题就很好解决了。中考它既然是客观的、标准的,那它给出的答案也一定是令所有考生都信服的,也就是说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否则如果全国的考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由去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答案,那中考也就失去客观化和标准化了。 接下来的问题:答案从哪里来? 是从某个人的生活常识或者人生经历中来么?显然不是,因为这与客观化相违。记住:答案永远从试卷上来。因为只有这样才对所有考生是公平的、客观的、标准的。那怎样去从试卷上找答案呢?抓出题人的提示,所谓读出题人的心思。中考试卷上几乎没有一句话是废话,因此要多去留意题干、图表、备注等提示,慢慢琢磨,答案都藏在出题人给出的提示里。 掌握住这一技能之后,你就会发现即使从来没见过那个物质、没听过那种反应,你也能在出题人的提示下一步步的把这道题目解出来,就想破解迷宫一样,这种感觉还是很奇妙的。 生物(部分省市考) 其实我觉得生物是最不好拿分又最好拿分的科目。为什么说它最好拿分呢?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只要认真背就能拿高分。 记得我们当时的生物老师给我们说过:生物唯一的复习方法就是背书,把生物书当做课外书一样的去读,读得滚瓜烂熟直到书上的小字部分、配图什么的你也都清清楚楚了,那生物基本上就离拿满分不远了。 所以生物要想考高分,很简单,就是背书!这点一定要切记。那为什么又说生物最不好拿分呢?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懒得背。其实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我们选择理科的原因无非就是历史政治那些科目懒得背,所以在面对文科特点最浓的生物时,我们也是懒得背。但是生物就是那样:考场上这个知识点你背住了就会做,没记住就不会做,就是这么简单。所以理科生一定要克服自己那种“懒得背”的浮躁幼稚心理,去严格要求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