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中物理13大知识点模块概念梳理(2)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
    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物且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
    u>2ff倒缩小实照相机
    f2f倒放大实幻灯机
    u放大正虚放大镜
    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
    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Q=It
    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
    ⒋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