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归纳
http://www.newdu.com 2025/09/15 08:09:04 初三网 admin 参加讨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知识,现将小编总结归纳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分享出来,供参考。 ![]() 地球的自传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 (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4)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 (1)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4)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5)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天气及气温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有29%的陆地和71%的海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是欧洲;最炎热的大洲是非洲;以混血人种为主,被称为“世界人种大熔炉”、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是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3、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直接连接地中海和红海,间接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线)。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气温最低、海水最浅的大洋是北冰洋。 5、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最大的岛屿(隶属丹麦)。 海陆的变迁 1、大陆漂移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假说。起因: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相吻合。 证据:1.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古老底层有相似性2.两岸有相同的动物。 2、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包括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南极洲板块。 火山地震分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4、阿尔卑斯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5、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6、安第斯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7、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地中海由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会逐渐缩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三山五岳分别指的是什么
- 下一篇:黄山四绝分别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