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全面梳理(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6 06:09:39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答题基本模式: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的特点(特征),把**说明得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等,具有**的作用或好处。 5.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 ①“总(概说)——分(具体)”式 ②“总——分——总”式 ③“分——总”式 ④并列式 ⑤递进式 02 方法归纳 第一步:粗读文章 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划出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 第二步:精读文章 1.把握说明的对象或道理 阅读事物说明文,首先把握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要“三看”——看题目;看首段;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其次通读全文,了解重要信息,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一般要围绕三个问题来进行:A.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B.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C.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抓住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还要弄清作者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3.理清顺序和结构、中心 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 4.把握方法 阅读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5.体会语言 A.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词。答题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说明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B.同义词的选用: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第三步:针对考题细读文章。 指联系试题,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来再读文章。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03 例题精讲 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文阅读材料历来十分重视整体内容设计,突出考查整体理解水平的命题特点,这更要求我们在应试阅读中首先应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入手。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还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②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 ③联系试题,突出整体,把握目的性和针对性。 例:《看云识天气》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精华100题
- 下一篇:中考英语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