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4)
http://www.newdu.com 2025/09/24 01:09:09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唐教坊曲名。原用以咏洞府神仙。八十三字,前后片各三仄韵。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三十六、谒金门 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三十七、相见欢 又名《秋夜月》、《上西楼》,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三十八、西江月 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吴王西施的故事。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三十九、渔歌子 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十、望海潮 始见于《乐章集》,入“仙吕调”。一百七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四十一、小重山 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四十二、画春堂 最初见《淮海居士长短句》。四十七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四十三、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十四、水龙吟 又名《龙吟曲》。取李白“笛奏水龙吟”一诗句而名之。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四十五、永遇乐 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一百四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四十六、满江红 唐《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转二字,得今名。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四十七、南歌子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化学:常错的36个“化学方程式”
- 下一篇:提高语文成绩的七个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