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中语文常考文言文高频字词(5)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6
    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7
    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
    (17)白:告诉。
    (18)与:赞扬。
    (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
    (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
    (28)延:延请。
    (29)省:减免。
    (30)谢:道歉,推辞,告诉。
    (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
    (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
    (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