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考试常考常错的150个成语(下)(3)
http://www.newdu.com 2025/09/16 05:09:43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19.【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误例: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别,妈妈见我回来高兴得不得了,又是做好吃的又是带我买衣服,关爱殷殷,无所不至。 120.【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只用来形容人,也不能误解为“细致”的意思。 误例: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微不至。 121.【洗心革面】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其主体是人,不能是物,同时要注意人物身份,不能用在如学生等人身上,造成轻重失度。 误例:①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②在老师的教育下,小明终于认识到上网的危害,决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122.【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误例: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时,你却细大不捐,这样做,你不感到羞愧么? 123.【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误例:①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②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124.【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不能指一般情况下的互相帮助。 误例:周礼的家是个四代同堂的小康家庭,一家人相濡以沫,幸福和睦,被居委会评为五好家庭。 125.【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谈论。不可指同一人、物,不可混同“同日而语”。 误例:当年穷山沟沟里的小放羊娃,如今已是集团董事长,今昔之别,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126.【心悦诚服】表示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不能理解为“心情舒畅愉悦”之意。 误例:他听着风顶树梢,听着小鸟欢噪,心悦诚服,不原离开这个地方了。 127.【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必多寻思,就能写出来。后面不可以跟宾语。 误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128/129.【休戚相关】忧喜福祸相关联。与【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 误例:①生活中的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必须抓好商品质量,商品质量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利益休戚相关。 130.【休戚与共】同甘共苦。同“休戚相关”、“息息相关”常混淆。 误例: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社会休戚与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31.【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是个敬辞,只能对别人,不能用在自己身上。 误例: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132.【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不能理解为巧妙应变或细述委曲。 误例:在接待外宾的大型活动中,敏锐果断的判断和虚与委蛇地应变显得格外重要。 133.【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定是指“并非活的”。 误例:李丽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其讲课的动作、神态模仿得栩栩如生。 134.【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与“下里巴人”意思相反。 误例:《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135.【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误例:毛书法家大笔一挥,运腕挥毫,笔走龙蛇,只见兔起鹘落,作品一蹴而就。 136.【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即形容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误例:兄弟,你别不信我,我可是一言九鼎,说话算数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警惕!5大迹象表明孩子成绩正在退步
- 下一篇:古诗词及俗语中蕴含的物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