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初中物理高分的7大杀手锏,概念方法全掌握(4)


    1.下列字眼含义深刻,应该理解熟记,达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
    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②光滑水平面:不计摩擦,摩擦力为零。
    ③水平面上: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④照明电路(电压等于220伏);正常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电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⑤导线电阻不计,电压表内耗电流不计,电流表内耗电压不计。
    ⑥没有特殊要求,物体都是实心的。
    ⑦漂浮   悬浮   浸没
    2.常见解题关键和模式
    ①光学问题抓“法线”,力学题目要从受力的分析,两力平衡入手;
    解电学问题要分析电路的性质(是串联还是并联),弄清各个电表测量的是什么量入手(是总压还是分压,是总流还是分流),各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控制什么用电器(滑动变阻器有效部位是什么?抓住这些信息分析,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
    审题→文字翻译→记忆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隐念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立解题关键→建立思维网络→列方程解题。
    翻译和留痕就是在审题时首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标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运用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技巧:学习物理的杠杆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综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维方式,有时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下面粗略介绍几种供同学们选择。
    1.因素分析法
    运用有关物理公式,列出与问题有关的和类关系式,了解不变因素,分析问题涉及的变量,作出解答,例如:
    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2.图示法
    认真审题,把题设景象通过画图表示出来,例如力学中受力分析示意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
    3.极端法
    有意扩大变量差异,扩大变化可使问题更加明显,易辩加深对问题的讨论。例如测量中的误差。
    4.整体法
    把研究的几个相关联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化简为易。
    5.反证法
    对一些命题举出反例给予否定。对于“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别有效。
    发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又有用的规律,使问题简化,这是学习物理的标准之一,例如:
    记忆:
    A、规则固体水平放, ρgh算压强
    B、液体流动容器装,压力大小看形状上重下压形象化,上下相等叫规则
    C、物体漂浮液面上,所受浮力等重力V排除以物体积,等于ρ物除ρ液
    D、物体全部浸液体,V排等于物体积重力浮力比值等,物液密度的比值
    E、纯冰漂在液面上,化后液面看液密大于水密要上升,小于等于均不变
    F、冰含杂质船抛物,关键看物的密度小等液密液不变,大于肯定要下降
    G、规则容器放物体,增压浮力除以底。
    初中阶段常见的常数
    声音在15℃的空气的传播速度:v = 340m/s
    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0×10 8m/s= 3.0×10 5km/s
    水的密度:ρ= 1g/px3= 10 3 kg/m3
    水的比热容:c= 4.2×10 3J/(kg ℃)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照明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对人类而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30~40分贝
    1个标准大气压 p0= 1.013×10 5Pa= 76pxHg g = 9.8N/kg,粗略取10 N/kg
    人的密度跟水的差不多
    初中阶段出现的几位物理学家的贡献
    生活中的物理量
    一般分子的直径:     10-10m (几分之一nm)
    纸厚发粗:几十μm
    学生步距:50px
    物理课本面积:480px2
    课桌高度:70px
    成人正常两步间距1.5m
    热水瓶容积:2L
    纯净水桶:18.9L
    通州啤酒:640mL
    一元硬币厚:1mm
    课桌长度:60px
    墨水瓶容积:50mL
    窗玻璃厚度:几mm
    教室高度:3~4m
    铅笔长度:18px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