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中考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梳理(3)


    3、自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
    9、马说韩愈
    一、通假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本领。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只”,只是。
    二、词类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辱没,形容词用作动词。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完,形容词用作动词。
    3、策之不以其道。策,鞭策(用鞭子打),驱使,名词用作动词。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数词用作动词。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重点实词:
    1、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2、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3、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4、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5、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6、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
    7、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8、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9、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10、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1、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
    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
    13、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4、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一、通假
    二、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3、如鸣佩环,心乐之。乐,以……为乐,动词的意动用法。
    4、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古今异义
    1、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小石潭记》
    2、去: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跟“来”相对。《小石潭记》
    四、重点实词: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
    11、陋室铭刘禹锡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
    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什么。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一、通假
    1、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托咐。
    二、词类活用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用作状语):A在……之前;B在……之后。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太守,官名,“做……太守”名词用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
    1、微: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2、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3、气象: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四、重点实词:
    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11、何极:哪有穷尽。
    12、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14、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15、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一、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意动用法。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山行六七里。"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5、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形作名。
    二、古今异义
    1、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丝。
    三、重点实词: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1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一、词类活用
    1、相与步于中庭。步:散步,名词作动词。
    二、古今异义
    1、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古义:只。今义:但是。
    2、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3、户:月色入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
    4、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三、重点实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至:到
    2、寝:睡
    3、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5、相与步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6、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7、月色入户户:窗户
    8、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9、解衣欲睡解:脱、脱下
    10、水(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叉错杂)。
    11、盖竹柏影:原来是
    15、爱莲说周敦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