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备考经验 > 学习方法 >

历史选择题的主要题型与答题技巧(4)


    A.三国协约的形成  B.法西斯同盟形成
    C.慕尼黑阴谋        D.诺曼底登陆
    【分析】本题属于图片式材料选择题,以漫画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狮子脸部酷似希特勒,狮背上的头代表的是墨索里尼,狮尾的头代表的是东条英机。
    【例3】下面的文字是我们常见于报纸上对国家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这些表述反映了(   )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分析】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以国与国间的关系内容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时“伙伴”“合作”
    【例4】下图式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分析上表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属于表格式材料型选择题,审题时的关键是横看项目变化,纵看总体趋势,由各项目下降,结合表格标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断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在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在在1957年到1960年这个时间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左右;“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
    【方法小结】①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性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③对材料来源、作者、时间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准确的做出判断。
    排列型选择题
    10、排列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有“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逻辑关系”等字样和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
    【例1】下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正确顺序应是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②诺曼底登陆③雅尔塔会议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⑤苏联对日宣战⑥德国投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④③⑥
    【分析】本题属于逻辑关系排列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排列。①日军偷袭珍珠港是在1941年12月;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时间1942年1月;②诺曼底登陆是在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1944年6月;③雅尔塔会议是在法西斯陷入进退维谷、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的;⑥德国投降是在雅尔塔会议后;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方法小结】解答此类题的有效方法是首尾法+排除法,即认定排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得选项,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最后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答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