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易错点清单(3)
http://www.newdu.com 2025/09/13 05:09:58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5.中共七大: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雅尔塔会议:促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6.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7.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包括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 38.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黄金时代”。 39.魏源在鸦片战争(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写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洋务运动践行了魏源的思想。 40.严复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思想,译著《天演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戊戌变法。 41.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4.总结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将领、领导因素 ③士兵浴血奋战 ④人民群众支持 45.解放战争时期,与河南有关的历史: 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淮海战役 4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五四运动 国际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英国宪章运动 48.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 49.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 50.《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 中国现代史 5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52.现代史的四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5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5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55.三大改造的完成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5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 5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 59.历史上三次剧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人民取得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 6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61.抗美援朝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是黄继光,没有邱少云; 抗美援朝中出现的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毛岸英。 62.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而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63.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6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党的会议。 65.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一五计划的关系:一五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为前线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土改的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历史:思想解放运动
- 下一篇:中考历史最易混淆的20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