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伏旱天气形成的原因


    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没有大片雨区,因此出现伏旱。
    伏旱天气形成的原因
    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梅雨静止锋已于7月上旬推移到黄河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
    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伏旱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中国长江流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伏(夏)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