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十五式,下笔如有神(3)
http://www.newdu.com 2025/09/14 06:09:35 中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八、聆听式 根据需要,在文章中虚拟若干“发言”对象,而将作者自己放在聆听者的位置来展开思路。 如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感悟生命》,作者在开头以简洁的语句明确点题之后即以虚拟的“发言”对象展开: A、友人告诉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 B、老师告诉我:生命是一场充满着遗憾,又满是拼搏的较量。 C、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 然后更以自然界里的“风”、“雨”、“雷”、“电”甚至“小草”、“花儿”等告诉我生命的真谛,将“感悟生命”展现得特别充实丰满,气势也格外酣畅。 再如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所欲有甚于生者》,作者开头以排比的形式引出话题,以“凝望历史时空,有些人选择了坚毅,有些人选择了奋起,甚者选择了死亡。他们用行动注释着生命,演绎着生命,亮丽着生命”总领全文,然后以前贤们向我“宣称”的形式展开主体段落: A、坚毅者宣称,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B、奋起者宣称,生活的道路上险象环生……面对困难,唯有奋起,才能成就不朽之伟业。 C、死亡者以其不死之灵魂向我诉说着生死大义。 最后以"坚毅者、奋起者、死亡者用其心灵的妙语启迪着世人,在这个世界上,选择坚毅与刚强,选择珍爱与无私正是最好的选择。即便是死亡,也会赢得身后一片洁白"作结。作篇以"选择"贯穿始终,首尾圆合,天衣无缝,令人击节赞赏。 九、比喻式 就是将话题展开成为若干个比喻句,并以这些提纲挈领的比喻句作为全文的骨架,再充实成文。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忙,不亦乐乎》就是这样。 这篇文章标题即将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忙得不亦乐乎”机智翻新,拟作标题将,把“忙”与“乐”联系起来。开篇扣题,亮出观点:忙,是人生中一个个步骤,不能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就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主体部分巧妙的将它分解成为三个分支: A、忙是问号。 B、忙是省略号。 C、忙是惊叹号。 在这三部分中作者分别用问号、省略号、惊叹号巧妙设喻,抓住这三种标点符号的特征,深刻地阐明人生忙,忙要像问号一样,经常问问自己,不能盲目,不能瞎忙,要忙得有意义;人生如四季一样是有规律的,要选准目标,像省略号一样,毫无休止地忙下去,忙出生命灵动的色彩;而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有限的生命里忙出属于他的惊叹号,忙出人生精彩的篇章。层层递进,脉络清楚,每一部分略举几个事例加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忙不能永远是问号,而应是省略号和感叹号。忙就要忙得精彩,忙得不亦乐乎。以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照应题目,收束有力。 十、小标题式 这一式操作性极强。就是给文章的各个相对完整意义的段加上一简洁的标题,以揭示或提示段落的内容,从而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运用小标题,不仅仅使文章结构起了变化,而且对形成文章的思路,精心安排篇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陕西高考满分作文《情与理》。文章三个主体段落分别以三个小标题领起: A、渴望真情 B、超越感情 C、驾驭感情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了极有代表性的8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态度,得出结论: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 再如高考满分作文《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全文主体部分也是用三个小标题来支撑: A、巾帼不让须眉。 B、巨匠打造经典。 C、英雄爱国无敌。 以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古代先贤志士以“无愧于天,无悔于心”作为自己人生选择的标准,铺写他们选择的结果——“塑造的是干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读来荡气回肠。 十一、蒙太奇式 即由各个有内在联系的画面或场景直接组合而成,操作简单,运用也比较广泛。如广东高考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该文将60年前后对比鲜明的三组画面组合在一起,具体如下: A、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B、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六十年后的今天,俄罗斯,莫斯科红场 C、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六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东北,某个小镇 画面之间,用简短的议论点睛扣题,巧妙过渡,跨越时空限制,将欧亚两大战场汇于一处,前后六十年历史凝聚瞬间,给读者带来一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十二、反复式 能够体现作者重要观点的语句在文中关键位置反复出现,以显示行文的脉络,能产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妙。 高考满分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就是如此。作者巧妙化用名句,改一“愁”字为“情”字,赋标题以新意。并以此作为全文的议论中心和行文的线素。主体部分用“怎一个“‘情'字了得”领起。以祁贺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典型例子,证明“认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异,并非总受‘情’的束缚”;以战国时齐国的邹忌他在“纯然淡漠”的心态下所表现的自知之明的事例,有力的证明了“‘认知'”高于 ‘感情'”的观点;以汉代历史学家陈寿抛开个人的爱恶,歌颂“仇人”孔明,大讲实事求是的例子,再次证明观点。 全文结构清晰严谨,一句“怎一个‘情'字了得”出现六次,或拟做标题,树旗明旨,亮出观点;或置于段首,概括要义,领起下文;或用于结尾,总括全文,点睛扣题。它如同散文中那根思想的红线,有机地组合了各部分材料,从而使文章一贯而成。 十三、判断式 这一式使用得较为普遍,操作也比较简便。就是将话题分解成为几个判断句,然后以这些判断句为提纲,充填具体内容敷衍成文的方法。如高考全国卷满分作文《用旁观的眼神》。文章在首段尾句点明文章中心:请用旁观的眼神!文章接着然后将此主旨句分解成为若干个判断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简单五招让你的作文“亮”起来
- 下一篇:学霸分享的涨分秘诀,get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