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物理 > 综合辅导 >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2)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第六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 ,符号: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