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图片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同学熟悉的梅州客家饮食和景观图片,设置问题:①这是哪里的饮食习惯及景区?②知道客家人的来历吗? 一、人口的迁移 学生活动:请学生阅读课文P8该部分的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满足什么条件?周围有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教师归纳】 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满足条件:①居住地的改变;②改变居住地持续的时间(通常1年以上);③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限。 举例:①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②展示图片   设置疑问:以上两张图片中,第二张图片为什么不属于人口迁移? 【区别】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有往返的现象。 学生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了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国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迁移特点、迁出(入)地、迁移原因及其意义国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阶段、迁移原因、迁移方式、迁移方向、迁移规模、迁移目的等,然后请学生填表。 【学生归纳】 2.分类:a.按地理范围分: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 教师补充:b.按迁移方向分:城市和农村互迁。 3.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 |
特点 |
迁出地区 |
迁入地区 |
原因 |
意义 |
19世纪以前 |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
旧大陆 |
美洲、大洋洲等 |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
二战以后 |
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
亚、非、拉等 |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 |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
调整了劳动了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
注:在学生回答迁入和迁出地时,教师事先可展示两张图片请学生看图思考总结,同时也可巩固学生有关大洲的知识。 图一  图二  4.国内人口迁移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所描述的该部分有关知识,结合图1.8和P11案例3,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完成下表和解决相关问题。(具体见课件)
阶段 |
迁移原因 |
迁移方式 |
迁移方向 |
古代 |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
大批迁移 |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地区 |
当 代 |
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 |
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 |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
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 |
改革开放政策、地区发展不平衡 |
迁移的流量增大,自发流动 |
由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
教师总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现在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现象很普遍。那么,人口迁移对我国迁出地和迁入地分别产生什么意义呢? 通过指导学生对课本P9活动的思考得出答案。 【教师归纳】 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地矛盾,但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加速城市化进程,但也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 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过渡:同学们,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人口迁移对于迁出迁入地来说有利也有弊,同时其作用也非常大,所以当今社会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现象很是频繁,(设问)比如:同学们现在勤奋努力去读书,为什么啊?就是要跳出山区,使自己有能力到大都市里去寻找更好的生活。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人口发生迁移的呢? |
通过看图,学生要知道这些饮食习惯和景区是在广东梅州,然后根据自己的了解,得出客家人是北方迁移于此的;再阅读课文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满足的条件。 结合事例分析哪些可以归为人口迁移,哪些为人口流动。 学生自主学习后,然后填表。 学生在看图的同时回答此时的迁出和迁入地。 学生回答问题并填表。 结合身边实例回答活动题。 学生齐声回答教师问题。 |
通过对学生周围所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对人口迁移有个简单、直观的了解,然后通过阅读课文及事例分析能够对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有个较深的理解和区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结合问题加于思考,增强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把握。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分组讨论:认真阅读课本P10案例2及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思考美国如何而来?其国内人口四次迁移的原因及其迁移方向分别是什么?
|
迁移时间 |
迁移原因 |
迁移方向 |
第一次 |
19世纪中期 |
南北战争 |
东部→西部 |
第二次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工业化和城市化 |
乡村→城市 |
第三次 |
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 |
南部→北部和西部 |
第四次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
新兴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
东北部老工业区 ↓ 西部和南部新工业区 |
20世纪70年代以后 |
老工业区的重建和改善 |
新工业区→老工业区 乡村→城市 |
提问:认真看表分析美国本土四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可归纳为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主要是战争(政治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这也是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因素。(展示图片)  过渡:(设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人口迁移吗?有。 展示图片:  提问:姚明为什么于2002年去美国NBA打球啊?NBA为何吸引他啊?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讲授:姚明去美国打篮球,从他个人来讲,主要是因为职业需求;从NBA来讲,它是全世界的篮球高手汇集地,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能加入那里进行训练是极大的荣幸,所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还有,从中国男篮发展来讲,去那打球可以提高我国男篮的实力。 此外,还有迁出地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高,无形当中给了人们迁出的推力,再加上迁入地的优越条件的吸引,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口肯定会发生迁移,由此,我们可以思考出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同学们,至此,我们可以知道,从古到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总结: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个人对生活和职业的需求变化 3.迁出和迁入地的推拉作用 4.重要因素:经济因素 小结:略 练习:(见课件) 课堂反思:本节内容在学习时,学生对人口迁移及人口流动的概念有些混淆,教师应该多列举些身边的事例加强学生的理解。采用提问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加以例证,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
阅读案例2和仔细观看课件展示的图片来回答问题。 学生看表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后,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课本及教师的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学生回答课堂问题。 |
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进行循序善诱,使学生能够归纳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为此,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合当代中学生喜欢的人物提问,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同时加深其印象。 结合课堂问题使学生更好掌握该部分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