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精讲及训练集锦(八)


    2010年中考时事政治热点专题精讲及训练集锦八:贯彻落实学好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时政背景材料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社会主义的本质
    5、我国国家的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依法治国
    学科知识链接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只有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自身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随着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最终就会引发资源危机,破坏生态环境。人类的经济活动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产生目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①没有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节能减排意识淡薄;②人口持续增长,又以高消耗、高污染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③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制欠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4.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
    资源问题的具体表现:资源短缺:①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②人们节能环保意识淡薄,资源利用率低,能耗大,浪费与破坏严重;③资源分布不平衡;④资源质量不高 ⑤能源对外依存度高。
    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形势严峻: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②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影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思考】
    2002-2007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10.4%,2008年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九,已经连续6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在快速增长中我国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按现行汇率计算,我国GDP总量大约占世界GDP总量的5.5%,但能源消耗达到了2.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
    欣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亟待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加以解决。
    4.为什么要制订《循环经济促进法》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之本;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节能环保意识淡薄、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③《循环经济促进法》立法目的就是为了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制订《循环经济促进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5.国家、企业、个人在推动节能减排和环保,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取得成效的原因)(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具体作答,注意答题的角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