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复习资料:食品安全 消费权益(2)
http://www.newdu.com 2025/09/24 09:09:55 新东方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道德滑波? 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15.中学生如何做到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诚信意识,诚信做人;树立责任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担过错;敢于同破坏道德的行为和违法行为作斗争。 16.如果你发现这些问题,你认为可通过哪些途径行使监督权? 可利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向有关部门或人大代表反映。或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到媒体反映。 17.如果在你的周围有人购买了有害食品药品,请你告诉他该怎么办? 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通过下列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8.保证食品安全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或提建议): 重视农业源头管理,对食品原料监管,要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修改相关法律,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 19.中国政府为什么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 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的消费和社会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和生命健康,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诚信度和国民素质,关系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中国消费者协会将2011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年主题确定为“消费与民生”。 确定“消费与民生”为年主题,就是要充分认识消费与民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如果你所在的学校准备围绕主题组织开展一次调查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20.介绍开展该活动可以采取的调查方式。 并请你为该活动设计至少三个调查问题。 如:网络调查;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如:你了解哪些消费政策?你对目前的消费环境有信心吗?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权吗?等等。 21.请就如何构建和谐消费环境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 国家要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建立和谐消费环境提供法律保障;国家要严厉打击破坏消费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经营者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要增强法律意识,为营造消费和谐环境。 22.请为营造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的消费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加大制假售假力度,加强生产销售的监督管理;生产者增强责任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大力宣传相关知识,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等。 23.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职业病危害等这些违法犯罪事件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安全权、知悉真情权、公平交易权等。 24.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职业病危害等问题主要涉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当前,我国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25.请结合实际,为解决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安全、职业病危害等问题给当地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积极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维权意识;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或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26.某市消费者协会决定开展一次“消费知识知多少”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开展这次系列宣传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开展这次系列宣传活动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推进消费者维权工作深入开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27.为防止陷入“消费陷阱”,平时我们在消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消费者应享有哪些权利;购物时尽量到信誉好的超市、商场;不要贪图小便宜;仔细确认商品标识是否完整;索要三包信誉卡、购物发票等。 ★[角度三]日本是“大核”民族 中国是“盐荒”子孙——抢盐风潮 ★北京3月17日电近两日来,由于日本震后核危机加剧,以及传言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加之民众担心核辐射未来波及中国沿海,进而污染海水产品及食用盐等,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抢购食盐的情况。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启动应急工作机制,要求各地盐业公司确保食盐市场安全供应。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稳定商品价格。各地方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劝导民众理性消费,勿信谣言,并核实中国沿海未出现污染迹象。 28.在抢盐事件中,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受到侵害?食盐经营者哄抬价格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益? 公平交易权、知悉真情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 29.国家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有何意义? 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社会的稳定等。 30.作为一名消费者你怎样做到理性消费? 考虑自己是否是真的需要,不盲目消费;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等 31.★2011年3月,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海啸和核泄漏危机。有人谣传“碘盐”可以防止核辐射,在我国旋即出现一波抢购食盐风潮。风潮来临时,本市H超市坐地涨价,小勇立刻拨打举报电话;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实此事后,对H超市哄抬物价行为给予严厉处罚。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件事? 答:①谣传“碘盐”可以防止核辐射的行为,违背诚信守则,是破坏社会正常秩序的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制制裁,我们应坚持实事求是;②H超市坐地涨价,见利忘义,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了消费者应享有的公平交易权; ③小勇拨打举报电话是有正义感和负责任的表现,正确行使公民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敢于同不法经营者作斗争;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厉处罚H超市是依法行政表现,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这样做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⑤我们应该树立法制观念,正确看待社会现象,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2.背景: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地震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谣言四起:一时间“含碘盐”可以拯救人类、中国海域的海水被污染会导致无盐的荒谬言论被不法者散播出去了。 抢盐风波:一开始只是小部分市民听信谣言,害怕核污染会危害到自己的生命健康,而大量买盐,到后来就演变成不法商户为谋取暴利而大量抢盐囤盐的事件。部分城市盐价上涨,人心惶惶。 政府行动:多部门发出公告辟谣,保证食盐供应充足,并严厉打击抢盐囤盐的不法商贩。 专家给力:各地专家也纷纷对市民普及防辐射的科学知识,科学应对灾难。至此,“谣盐”止于智者。 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谣盐”事件。 答:①抢盐市民的行为一方面说明他们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②不法商户为谋求暴利抢盐囤盐的做法是违法行为,此举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稳定,应受到法律制裁。 ③政府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体现出政府部门积极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能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 ④各地专家纷纷对市民普及防辐射的科学知识,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此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人们掌握科学的方法战胜灾难、战胜挫折。 33.从“抢盐”风波中,你有何感悟?要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要养成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习惯;……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 下一篇:中考政治复习资料:坚持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