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2018中考时政热点预测:砥砺奋进 辉煌五年


    中考网整理了《2018中考时政热点预测:砥砺奋进 辉煌五年》,希望对同学们的2018中考政治复习有所帮助。
    专题十 砥砺奋进 辉煌五年
    命题角度一 下好创新“先手棋” 培育发展新动能
    【热点聚焦】
    下好创新“先手棋”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安徽全省拥有普通高等院校 109 所、各类科研机构 4000 多家,特别是合肥作为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大科学装置比较集中。近年来,国家先后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重大改革任务放在安徽,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徽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
    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安徽当前的重中之重,是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重大平台建设好。安徽省传统制造业有自己的优势,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四大家用电器的产量占全国 1/4,自主品牌汽车在我国处于重要地位,对这些产业要通过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改造提高竞争力。2017 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22%,其中 2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增长 23.6%。
    直击考点:①创新;②科技创新;③安徽发展
    (二)精确设问
    1.为什么说安徽省有创新的优势?
    ①安徽省有敢为人先的传统和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
    ②安徽全省拥有普通高等院校众多;
    ③安徽省各类科研机构多;
    ④合肥是全国著名的科教基地、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⑤安徽有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
    2.为什么要下好创新“先手棋”?
    ①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品质;
    ③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④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3.如何才能下好创新“先手棋”?
    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②加快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步伐;
    ③落实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皖战略。
    4.为什么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安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22%说明了什么?
    ①安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②安徽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⑤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综合设问
    1.如何才能进一步增强安徽省的创新能力?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皖战略;
    ②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
    ④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对各行业的创新人才给予奖励;
    ⑤坚持对外开放,在自立更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和外省的先进技术;
    ⑥进行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步伐。
    2.青少年如何才能为发展安徽科技贡献力量?
    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②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③学科学、爱科学,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
    ④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培养艰苦创业精神;
    ⑤积极宣传科技政策,增强人们对科技的重视;
    ⑥积极行使建议权,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3.青少年应该如何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②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④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命题角度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热点聚焦】打造“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 安徽将打造“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摆在重要位置,自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个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呼之欲出。安徽明确提出
    要将“三河一湖”(皖江、淮河、新安江、巢湖)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模式作为全国示范样板,设立了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基本确立、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文
    明重大制度基本确立等 5 个分目标,并对各项重点工程均设置了明确时间表和硬指标。
    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 作为皖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淮北市自然条件较差,目之所及几乎都是石头山。就在这种树木极难生长的山上,竟然也郁郁葱葱地铺满绿色。采用“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的七步造林法,淮北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植树,让这座工业重镇告别“灰头土脸”,迎来绿意
    盎然。据统计,自 2012 年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以来,安徽省 5 年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78.88 万亩,占规划任务的 104%。
    直击考点:①可持续发展战略;②生态文明;③资源环境形势
    (二)精确设问
    1.安徽省将打造“生态文明的安徽样板”摆在重要位置说明了什么?
    ①安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②安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安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安徽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有何现实意义?
    ①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防治空气污染;
    ③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④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综合设问
    1.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安徽?
    ①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
    ③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推动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健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有利于解决安徽省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2.如何才能建设生态安徽?
    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民建设生态安徽的责任感;
    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文明的违法犯罪行为;
    ④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建设生态安徽提供物质保障;
    ⑤提高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⑥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为建设生态安徽提供智力支持。
    命题角度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对接“一带一路”发展
    【热点聚焦】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沿江近海,居中靠东,承南接北,这是安徽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今天的安徽,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高效创新的政策优势,正成为内陆开放的新高地,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前来创业投资。前不久举行的第十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
    来自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 4000 名客商云集安徽,3 天时间就集中签约项目 222 个,投资总额3409 亿元,协议引资 3360 亿元。
    对接一带一路发展 安庆市迎江区是八百里皖江第一区,辖区内的安庆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和对外籍邮轮开放口岸,同时也是安徽省内水运能力最大的港口。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
    迎江区将“保护好母亲河”作为最好的开发方式,带动经济绿色发展。2017 年 3 月份,迎江区全面启动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争取用 3 年时间,使得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全程强化、全优达标。迎江区找准与“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契
    合点,依托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深化与各个国家(地区)交流合作,重点推进意大利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直击考点:①对外开放;②“一带一路”;③安徽发展
    (二)精确设问
    1.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说明了什么?
    安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安徽为什么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①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利用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发展自己;
    ③有利于推动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有利于增强安徽的影响力。
    3.安徽积极对接“一带一路”说明了什么?
    ①安徽坚持对外开放;
    ②安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安徽切实谋求经济发展;
    ④安徽致力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4.安徽省为什么要对接“一带一路”?
    ①有利于抓住发展机遇;
    ②是落实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⑤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综合设问
    1.安徽省有哪些区位优势?
    ①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②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③安徽省处于中国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
    ④安徽省周边省份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2.安徽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改革、扩大开放;
    ③安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
    ④加快了创新的步伐;
    ⑤落实了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皖战略。
    命题角度四聚焦民生
    【热点聚焦】
    民生投入2012 年至 2017 年,安徽省全省 33 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 4350 亿元,人均受益
    7000 多元。民生工程是我省保障改善民生的金字招牌,是实施共享发展行动的重要内容。
    财政支出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向艰苦地区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倾力保障民生,民生工程实施做到可持续、保基本、常态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人
    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享发展理念,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建机制、可持续的事情,以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带动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引导人民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教育扶贫 为全面落实贫困户子女就学资助政策。2017 年 6 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教育扶贫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方案》,就落实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资助政策不到位、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明确了整改目标任务。《方案》明确,我省将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学生都能得到教育资助。
    直击考点:①共同富裕;②五大发展理念;③党的宗旨;④公平正义;⑤平等的受教育权
    (二)精确设问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协调发展。
    2.我省对民生工程的投入说明了什么?
    ①我省坚持“五大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②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③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财政支出更多地向部分地区倾斜的必要性是什么?
    ①协调发展,实现共享发展的需要;
    ②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④社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存在等。
    4.我省加大民生投入有何重要意义?
    ①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实现共享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积极繁荣的成果;
    ③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⑤有利于建设幸福安徽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