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演化的自然
http://www.newdu.com 2025/09/17 12:09:40 中学学科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考频道整理《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演化的自然》,供中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宇宙的起源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和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不断延续下去。 2、太阳系的形式与地球的诞生 (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3)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大致是个球体,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内向外,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4)太阳系的形成 (a)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学说,最主要的有两类: 一类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旋转着的星云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8世纪的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就属于星云学说。 另一类是各种灾变说,它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 (b)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3、恒星的一生 ( 1)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2)恒星的归宿 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即自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某些质量远大于恒星的已简并的核心,继续发生着坍缩,但最终形成的并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 (3)太阳的一生 太阳及其行星是约50亿年前由星际物质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目前太阳的状况已经维持了50亿年左右,已步人中年。在它的氢燃料耗尽之后,将由氦和其他较重元素的核反应维持其能源。在此过程中,它将从目前的黄矮星阶段逐渐转变为红巨星,然后再转变为超红巨星。在所有的核能源都用完之后,太阳内部将没有能源来抵制引力坍缩,这就会使它的半径大大缩小,密度大大增加,从而使它的物质进入简并电子气状态,成为白矮星。等它不能再收缩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能量可释放,它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成为一个不发光的、处于简并态的冷“黑矮星”。它的寿命估计可达100亿年。 (4)黑洞 没有东西能从黑洞逃逸,包括光线在内。黑洞可从大质量恒星的死亡中产生。一颗大质量恒星坍缩后,当其引力大得无任何其他排斥能与之相对抗时,恒星被压成了一个称为“奇点”的孤立点。奇点是黑洞的中心,在它周围引力极强。是不确切的。 中考频道将第一时间为考生发布2014年中考报名、2014年中考体育、2014年中考试题、2014年中考答案、2014年中考成绩、2014年中考分数线等考生关注的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考地理分类练习:认识大洲
- 下一篇:中考地理分类练习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