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外衣——大气


    中考频道整理《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外衣——大气》,供中考考生参考,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大气的分层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一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2、对流层的特点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2)在两极和赤道地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3、天气是什么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其中主要是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4、风
    (1)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的。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5、空气的湿度
    (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nb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寸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6、降水
    (1)水汽凝结的条件:
    (a)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b)相对湿度达到100%
    (c)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2)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水滴增大、降水形成-_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蛊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7、怎样看天气预报
    了解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5/10到3/10为少云,3/10以下为晴。
    (2)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为小雨,5-15毫米为中雨,大于15毫米为大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表示方法。
    (4)空气质量指数。
    8、天气图:用来表示天气形势,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1)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2)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叫锋面;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3)高压、低压、台风等。还要明白锋面系统的移动机理,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的移动机理等。
    (4)观测天气图上的图例,如暖锋、冷锋,还有天气图上的日期等。明确冷锋、暖锋系统及锋面,同时关注等压线上的数字来得知高压区和低压区。然后根据锋面系统的移动方向来判断该锋面系统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判断该地的天气趋势。
    9、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10、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对气候的影响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不同。海洋使得气温变化小,降水丰富。
    (3)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0C。
    (b)山地的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
    ( 4)季风
    (a)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b)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中考频道将第一时间为考生发布2014年中考报名、2014年中考体育、2014年中考试题、2014年中考答案、2014年中考成绩、2014年中考分数线等考生关注的热点资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