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中考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2)


    四、教学重点
    本节没什么难点,本节视野虽是整个水圈,但综合以后的教学,落脚点还应放在陆地上。
    1.从水循环示意图,说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
    2.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安排:1课时
    教师:水是大家每天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东西,请列举水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状态?
    (学生回答)
    学生读图3.1,了解各种水体构成,说出数量最大的是什么水体?其次是什么水体?数量最小的是什么水体?这些水体中属于气态的是什么水体?属于固态的是什么水体?
    教师:作为广州人,我们每天用的水来自哪里?另外,北京人用水又来自哪里?昆明人用水又来自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人类平常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因此淡水资源在地球中是十分有限和宝贵的。
    教师:俗语有句话叫“井水不犯河水”,从科学角度分析此话对不对?李白有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从科学角度分析有无道理?(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读图3.2并分析回答教材中两道思考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的示意图,如湖泊和水库(人工湖泊)与河流互补关系示意图、地下水与河流互补关系示意图(略),让学生了解陆地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关系,了解为什么湖泊和水库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教师:从以上例子看出,陆地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通过水体的运动实现相互转化。那么海洋水和陆地水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
    教师出示简易海陆示意图,让每个学生在此图基础上尝试绘出海陆之间水体运动与转换途径。绘图要求:要用箭头显示水体运动的方向,并在箭头旁注明水体运动环节名称。
    教师请一学生上黑板画,由下面的学生作出评判,不断反馈直到画正确为止。再与教材图3.3对照。
    教师:此示意图中反映水体运动的范围牵涉到哪些圈层?水体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下一句是“奔流到海不复返”从科学角度分析对不对?
    以此带出水循环概念
    教师问:珠江水为何能川流不息?(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实施教材60页活动,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思考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教师:以上事例中,人类活动影响的是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人类活动能影响水循环的其它环节吗?(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黄土高原地貌相片,问:黄土高原当初形成的时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以此例引导学生分析说明水循环促使自然界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总结水循环意义:(1)联系调节作用;(2)迁移交换作用;(3)平衡更新作用;(4)影响塑造作用。
    学生形成性练习(略)
    学生非纸笔练习:(任选一题)
    1.搜集人类活动施加于水循环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的实例资料。
    2.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