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语文 > 中考作文 > 作文指导 >

写好中考作文的7个要点之充实


    2014中考倒计时已经开始了,中考网为同学们整理《写好中考作文的7个要点》,供广大中考考生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充实——展示作者深刻的文化底蕴
    一、含义阐释
    从2006年起,中考作文评分设立“发展等级”的要求,作文的教与学都很注重“亮点”的打造,不少考生不在文章内容上下工夫,而是片面追求形式的新奇,殊不知内容不好,形式的新奇就成了无用的花架子。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第二位的。优秀的文章,应该先有好的内容,再配以恰当的形式,最终做到形质兼美。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要求内容充实。
    “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言之有物,写进文章里的材料要有较高的质量,所选材料对表现主题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无用的、单薄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内容”不仅指材料(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还包括思想感情、观点看法等。
    因此,首先要做到真实,不能杜撰;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需要合情合理。其次,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上,要力争新颖独到,尽量避免大众化、雷同化。再次,记叙文中的记叙应该做到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应该做到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应该做到属性清楚,资料充分。
    二、高分策略
    (一)、学习中要广泛阅读,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是写作的一个基础,只有广采才能博收,采百花而后才能酿蜜;胸中有丘壑,笔下才能滔滔汩汩,挥洒自如。积累素材,首先要广泛阅读,但“被记录在纸上的思想无异于在沙漠上行走者的足迹,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若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所以,我们更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上观察、思索、积累。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峰河流、身边琐事、国家大事、国际风云都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大事小事、只言片语,日积月累自可集腋成裘;自己的“腹中”逐渐充实起来,笔头也就自然会溢出华美的辞章。
    (二)、构思时要尽情联想,组织材料。
    1、联想古人,名人和书中人
    放眼古今中外,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天才、体坛名将、政治领袖,他们那精彩的人生、奋斗的历程、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常给我们无数充满智慧的启迪。在文中恰当运用这些古人、今人或书中人物的事例,或抒以情感、或当作论据,不但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而且可以表现你有广博的知识面。你的文章书香飘散,读者自然为之叹服。
    2、联想新闻热点,国家大事和国际风云
    虽然中考作文设题回避社会热点,但不等于我们文章可以不关注社会生活。古语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时”冰是时代气息和时代特征,“事”包含家事、国事、天下事。古人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我们的作文也要有时代气息,要反映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歌颂当前社会的新风尚,抨击当前社会的弊病,更要表达自 己当时所处时代以及个人生 活境遇的观照、反思、表达。
    3、联想名言名句,俗语谚语和歌词
    写文章,需阐明事理,以飨读者。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歌词往往蕴涵事理,抒发真情;而且它们大多已被人们认可,且脍炙人口。因此,引用名言名句、俗语谚语或歌词,可展现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非同一般的语言组织能力;恰到好处的引用,可使你的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
    (三)选材时要力求新颖、厚今薄古
    高考作文取材最忌讳旧、俗,阅卷老师看到常见的材料,首先就感觉不佳。材料要新颖,至少不能只用别人用滥了的人云亦云的古人、洋人的故事,许多考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如爱迪生不怕多次失败终于找到了适合用的灯丝,居里夫人在极困难的条件下提炼出了镭,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的道理,张海迪战胜残疾学会四国语言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这样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