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英语 > 英语词汇 >

初中英语词汇起源及妙记:Cocoa 可可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西安 重庆 成都 长沙 长春 哈尔 杭州 合肥
苏州 太原 天津 徐州 厦门 郑州 宁波 青岛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121、Cocoa 可可
    墨西哥士著居名把可可树叫做caucauatl.西班牙人嫌这个叫法绕嘴,把它简化为cacao.进入英语后写做cocoa。
    122、Walnut 核桃
    核桃原产亚洲及欧洲部分地区,英国人对这种外国的硬壳果并不熟悉。盎格鲁一撒克逊人把它叫做wealhhnutu;wealh意思是“外国的”;hnutu即“nut”;walnut即由wealhhnutu变化来的,其字面含义是“外国的硬壳果”。
    123、Peach 桃子
    桃树原产中国,已有四千余年的栽培史。《诗经》中有“投我一木桃”,“桃之夭夭”等诗句。于公元纪年之前已在古波斯国有所栽培,后经罗马人传遍整个欧洲。
    无论什么水果,古罗马人都叫malum(苹果)。由于罗马的第一批桃子是从波斯来的,因此他们就把“桃子”叫作Persicum malum(波斯苹果)。后来,malum一词被甩掉了,Persicum也几经变化而成为法语的peche,英语的peach。
    124、Candy 粮果
    不久前人们还在使用sugar candy的说法。不管是candy还是sugar candy,指的都是“硬块粮”。Candy起源于梵语的khanda,意思是“一块东西”或“糖块儿”。
    125、Derby 圆顶礼帽
    Derby原是英格兰中部的一个城市名。1780年,该城的伯爵创立了“英国大赛马会”定于每年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在伦敦附近的埃普索姆(Epsom)举行,参赛马匹年龄均须为三岁。这一天,英语叫Derby Day.在这一天,人们习惯带一种圆顶窄边的丝质礼帽。为了纪念Derby伯爵。人们称这种礼帽为Derby.现在这种礼帽多为女孩子骑马时戴用。不过,现在只有美国人才把这种礼帽叫作derby,英国人反倒把这种礼帽叫作bowler hat。
    126、Stocking 长袜子
    stocking一词来源于古英语词stocc,意思是“树干”、“根株”,而人的腿不是从形状上、作用上同“树干”、“根株”有些相似吗?后来这个词渐渐拼作stock.意思是“腿部的覆盖物”;后来又变成stocking,指“小腿部分的覆盖物”、即“长统袜子”。
    127、Trousers 裤子
    trousers一词来源于爱尔兰语truibhas,原指粗俗的“套裤”,不入大雅之堂的。
    有一个故事讲,一次,英国将军威灵顿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 1769—1852)去参加一个聚会,走到门口被打发了回去,原来他的马裤和丝袜外罩了一条黑色的套裤。在那个时代,一个贵族骑马出门,要在那套比较正规的衣服外面罩上一条套裤,以保持干净整洁,但要出席上流人物聚会的场面,就得把套裤脱掉方可入内。
    128、Pants 短裤
    古代意大利喜剧中有一个常见的丑角,名叫Pantalone,是一位穿拖鞋、戴眼镜的傻老头子,总是穿一条式样奇特的裤子,而且式样经常变换。最早的一种式样是长裤管、瘦裤腿、肥裤裆式的马裤。这位喜剧角色为人们提供了pantaloon一词,起初为“丑角”这义,其复数形式则泛指“裤子”。后来这个词进入英语后被砍去了后一半,成了pants,意思也专指“短裤”了。
    129、Bloomers 女式灯笼裤
    bloomers指的是一种裤管肥大、在脚踝处束口的灯笼裤,为妇女参加运动时着用。
    1850年,美国的女权运动支持者Mrs. Amelia Jenks Bloomer采用Mrs. Elizabeth Smith Miller设计的一种衣服款式,即短裙配灯笼裤,来作为妇女解放运动者的制服,并加以推广,因为这种款式的服装颇有男士风度。这种服装便被称作bloomers。
    19世纪90年代,在风靡一时的“自行车热”中,姑娘们纷纷穿上这种灯笼裤,为bloomers增添了许多光彩。也为这个词增添了新的含义。
    130、Pajamas 睡衣(裤)
    pajama原是波斯语;pae即“腿”的意思;jama,“衣服”。pajamas原指东方伊斯兰国家的女眷们穿的宽松裤。后来,男人们也穿。现在泛指“睡衣、睡裤”。
    131、Handkerchief 手绢
    这个词是由hand和kerchief合成的;kerchief来自古法语couvrechief,字面意思是“盖在头上的东西”,即“头巾”。在古时候,kerchiefs是被系在头上的。后来,时兴把kerchiefs拿在手里,于是英语词就加上了hand,变成了handkerchief.面现在又往往把它放在口袋里,于是又成了pocket handkerchief.有趣的是,今天当我们说到a pocket handkerchief的时候,我们讲的是一件古时候顶在头上、后来拿在手中、现在装在口袋里的东西。
    132、Bikini 比基尼泳装
    Bikini原为西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最北端的比基尼岛,1946年起美国曾在此多次进行核武器试验。1947年,在法国的里维拉海滩推出一种空前暴露的两片、三点式女泳装,其轰动效应不亚于年前比基尼岛上撼天动地的一通爆响,于是好事者便以bikini作为这种服装名。不过,此词单纯解作三点式泳装并不全面,因为它也是西方太太小姐们进行日光浴的时髦着装,并作为新潮健美女装驰名于世;同时bikini也可指“男式超短泳裤”或“超短内裤”。
    133、Cloth 布
    约在10世纪时的英国,人们把任何遮体这物都叫作clath,包婴儿的布叫cild-clathe,即“child-cloth(襁褓)”。随着语言的发展,后来clath可以指船帆,继而指制作船帆的帆布、国王宝座上的覆盖物等等。到了12世纪,英语成了重要的布匹中心,clath的含义也更加广泛,泛指一切布匹材料。另外,在此基础上产生的clothe(衣服)从语音、拼法、含义上都有了变化。
    134、Cotton 棉花
    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种类的布。很早以前,古埃及人把他们织的一种布叫作al-quton;西班牙人吸收了这个词,把它写作algodont和coton;法国人吸收了coton,意指“棉布”。1400年,这个词进入了中古英语,后来又加进了字母“t”,成了今天的cotton.这个词在现代英语中主要作“棉花”讲,但也仍可作“棉布”解。
    135、Mop 拖布
    mop这个词不禁使人想起二百多年前英国一年一度的“雇工集市(mop fair)”。每年秋季,当雇工集市举行时,寻找工作的人们便手执拖布——作为应雇人员的职业标志,聚集游行。英国的家庭主妇们对他们观察、检验,从中选雇她们认为合适的人作她们家中的仆役;农场主们则从中为自己选雇工人。
    Mop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词mappa,意思是“布”。“拖布”正是用一条一条的“布”作成的。
    136、Pillow 枕头
    pillow起源于拉丁语。原写作pulvinus,意思是“垫子”,进入英语后写作pylu,后又变为pillow.这种拼法的变化是简直想象不到的。但词义的变化并不大。
    137、Blanket 毯子
    hlanket一词来自古法语blanquette,是在blane(白色的)一词的基础上构成的词,最初指的是作衣服用的“白色毛布”,直到14世纪中期才用来专指“毯子”。
    138、Carpet 毯
    看一看carpet(地毯)、scarce(稀少)和excerpt(节选)这三个词,你也许想象不到它们竟同出一源,都是从拉丁动词carpo(摘、拔)派生来的。这三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词却由“摘”、“拔”,即carpo,这条线给穿了起来。
    据说最早的地毯是用拆散的毛线制成的毛布,carpo在这里就是“摘毛线头儿”或“梳理毛线”,carpet就是由此而来的。
    scarce来自法语词escars(稀少的),来源于拉丁词excarpsus:ex即“out”;carpo即“pluck”;合起来的意思是“拔掉”。比如,当人们从兔子的身上把毛拔下时,兔子身上的毛就变得稀少了。
    excerpt来源于拉丁词excerptus:ex即“out”;cerptus即“pluck”;合起来即“从文中摘出”。
    139、Damask 锦缎
    damask是一种质地柔软的锦缎,是以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Damascus)命名的。
    另外,是一种粉红色的玫瑰叫damask rose(大马士革蔷薇),也是从这个城市的名字来的。由此又有了damask cheeks(粉腮)的说法。
    140、Cambric 麻纱
    cambric最初指的是一种织得很薄很密的白色亚麻布,因经法国斯凯尔特河的港市Cambrai(康布雷)出口而得名。然而这种布因大量生产销售,后来就出现了以棉代麻、粗纺细织、以假充真的情况,改变了“麻纱”的性质。“假作真,真亦假”,正宗的麻纱反而少见。Cambric倒成了这种假麻沙或仿麻纱的代名词。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