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易错题分析与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25/09/24 02:09:10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有关压强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个概念,两个公式。但是在应用知识解题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其中不少是根本性的,尤其是在两个公式的选用上,出现许多误区,本文结合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便于解题时引发大家注意和重视。 考虑不周,顾此失彼 例1. 如图1,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三个铝制实心的圆柱体,它们的质量分别是100g、130g、170g,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 图1 A. 甲最大; B. 丙最大; C. 一样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错解一:由题意可知:丙的重力最大,对桌面的压力也最大,根据 ![]() 错解二:由图可知:甲的受力面积小,根据 ![]() 错解三:由于丙的压力最大,受力面积也最大,根据 ![]() 错解分析:前两种解法都是片面的,只考虑影响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中的一个,都属于考虑不周、顾此失彼。第三种解法虽然同时考虑到了决定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但没有考虑到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的特殊性。 正解:由于压力 ![]() 而 ![]() 因物体是都是铝制的实心圆柱体,而且高度相同,故选C。 启示: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固体和柱形容器中盛有液体的情况,公式 ![]() ![]() 跟踪练习: 1. 如图2所示,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它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__、橡皮的密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图2 2. 如图3,两个形状、大小、材料完全相同的实心物体1和2,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力F或压强p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F1=F2; B. F1>F2; C. p1=p2; D. p1>p2。 ![]() 图3 概念模糊,乱用公式 例2. 重20N的容器,容积为4×10-2m3,装满水后,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5000Pa,若水的深度为20cm,试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g=10N/Kg) 错解一: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 ![]() 错解分析:本题解在于认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而忽略容器的形状。值得注意的是:只有柱形容器放在水平面上时,才有 ![]() 错解二:此题涉及的是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应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 ![]() ![]() ![]() ![]() ![]() ![]() 错解分析:此解法似乎是正确的。因为已经考虑了容器的形状,但没考虑 ![]() 正解:先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 ![]() ![]() ![]() 最后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 ![]() 启示: 1. 解决压强综合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清是固体的压强还是液体的压强。一般地,固体的压强与压力问题先考虑压力,后考虑压强,用 ![]() ![]() ![]() 2.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容器的形状有关,根据 ![]() ![]() ![]() ![]() 跟踪练习: 3. 如图4所示,A、B为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2:1,都装满水,现将质量之比为1:3的木块a、b分别轻轻放入两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_。 ![]() 图4 4. 如图5所示的密闭容器,两个底面A和B的面积不等,内盛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液体。液体对底面A的压强、压力分别为pA、FA;如果把容器倒置后,液体对底面B的压强、压力分别为pB,FB,那么pA_________pB,FA_______FB(选填“>”、“<”、“=”) ![]() 图5 不理解物理意义,随意取舍 例3. 用砖砌成长20m、宽24cm的一堵墙,已知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 ![]() 错解:设墙可砌的高度为h,则墙重 ![]() 墙给地基压强是: ![]() ![]() 错解分析:该题解答过程是正确的,问题出在对计算结果的处理上,墙如果砌成1.66m高,产生的压强将比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 ![]() 正解:墙可砌1.65m高。 启示:这类错误产生的原因是,计算结果的处理不顾其物理意义,一概“四舍五入”而使得出的结论与题设(实际情况)相悖。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物理时,切不可一概而论地运用数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思维片面,忽视条件 例4. 如图6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 ![]() 图6 A. ![]() ![]() C. ![]() 错解一:由图可知:乙试管中液体的长度大,根据 ![]() 错解二:由于甲、乙两图的液体高度相同,但是不知道液体密度的大小,根据 ![]() 错解分析:这两种解法一种是思维缺陷,一种是对公式中各物理量理解不够,没有充分挖掘题目中的条件。 正解:从图中可知,两管中液体的高度相同,又知道液体的质量相同,说明乙液体的体积大,即密度小。根据 ![]() 跟踪练习: 5. 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烧杯的底面积之比为3:1,液体密度之比为1:2,液体高度之比为2:1,则两烧杯底面所受液体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__。 审题不细,乱代物理量 例5. 将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5m2的长方体平放在某一水平桌面中央,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8m2。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取g=10N/kg): A. 2.5Pa; B. 25Pa; C. 40Pa; D. 400Pa 错解:由题意可知:由于物体水平放置,压力 ![]() 由 ![]() 错解分析:这种解法主要是对 ![]() 正解:由题意可知:由于物体水平放置,压力 ![]() 因为长方体的面积和桌面相比较,长方体的面积比较小,所以受力面积为0.05m2 由 ![]() 启示:在运用公式 ![]() 跟踪练习: 6. 密度为 ![]() ![]() A. ![]() ![]() ![]() ![]() 7. 如图7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__,A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图7 跟踪练习参考答案: 1. 300,不变,不变;2. A;3. 1:1,2:1;4. >,<;5. 1:1;6. C;7. 不变,变小。 更多中考信息》》》中考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专家:掌握初中物理精髓 轻松学好物理
- 下一篇:学习物态变化的“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