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 考点一 水污染及其防治 强化专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新网2007年6月16日电: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中心监测发现,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现大范围蓝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现明显的蓝藻信息。经估算,太湖晴空区内的蓝藻覆盖范围约800平方千米。 材料二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近海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严重。1997年到1999年的3年间,共发生大规模赤潮45起,我国已成为一个赤潮灾害多发的国家。 (1)下列区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2)太湖富营养化及近海海域赤潮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 (3)应如河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答案 (1)D (2)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及水运、旅游业污染。 (3)①加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污;②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地注意人地协调发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治污,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③清除湖底淤泥;④有些湖泊可引入活水,放养草食性鱼类等措施以减轻富营养化程度。
考点二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并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既能保留烧烤这种被大众欢迎的饮食文化,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两例) 答案 (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 (2)电烤。(其他方式只要合理即可) (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 考点三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强化专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我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 材料二 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公害”。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打算近几年全部淘汰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浆、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我国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以蔗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1)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你认为会造成什么祸害? (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对已散落于土壤中的地膜碎片,根据现在的国情,你认为该怎样处理为好? (3)武汉大学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积极的环保意义? 答案 (1)普通地膜等塑料废弃物不溶于水,在自然界中约需200年才能被生物降解,长期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使农作物减产。 (2)不行。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烟尘,而且还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筛选出土壤的地膜碎片,然后再播种。 (3)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该薄膜可被微生物降解,防止白色污染。 考点四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4.读右图,回答(1)~(3)题。 (1)图中交通工具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①光化学烟雾污染 ②噪声污染 ③水体污染 ④粉尘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在旧金山,甲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 A.秋季 B.夏季 C.冬季 D.春季 (3)下列减轻图中危害的措施或意见中,正确的是 ①城区禁止鸣喇叭 ②实施减少汽车尾气的技术措施 ③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④搞好城市绿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答案 (1)A (2)B (3)D ☆☆考向示例☆☆ 命题视角一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008·广东地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南部某城市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 
材料三: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 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 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命题视角二 水污染及其防治 (2008·上海春季高考)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爆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 材料一 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甲)。太湖蓝藻往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 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1 000人左右。 材料三 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但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 无锡地区(如图乙)去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今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今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蓝藻的发生和水污染有关。引起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和 。这些原因造成湖水中 、 等物质含量大量增加,导致湖水的 化。 (2)联系蓝藻的生长规律和今年无锡地区的气候特点,试分析5月初无锡水域蓝藻大爆发的原因。 (3)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答案 (1)工业污水 农业污水 生活污水的排放 氮 磷 富营养 (2)降水少,引起水位降低,氮、磷浓度升高;浓度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早,光照充足,蓝藻繁殖和生长速度加快;吹偏南风的时间提早,使蓝藻提前聚集在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 (3)优点:预处理的污水经过芦苇等植物的生物净化,使剩余的氮、磷等物质被充分吸收,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和排放问题。 缺点:实施该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不仅要有巨大的财政投入,而且要协调各方面力量。 ☆☆课时反馈☆☆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 
材料二 2005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 
(1)按水质由好到差顺序排列,写出水质列前两名的河流名称。 (2)上述河流中水质最差的是哪一条,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二说明黄河水系水质类别状况并提出改善黄河水质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 (1)珠江、长江。 (2)海河。原因:流域内经济发达,生产排污量大;人口众多,生活排污量大;环保意识淡薄;径流量较小等。 (3)水质类别状况: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比例高,Ⅱ类、Ⅴ类比例小。建议:加强环保宣传,预防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施水的循环利用等。 2.某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所居住的社区进行了手机使用状况的调查,调查如下。
被调查人 |
性别 |
年龄 |
更换手机时间间隔 |
更换手机原因 |
旧手机处理方法 |
手机充电器数目 |
甲 |
男 |
50 |
4年换一部 |
原来的坏了,修不好 |
闲置在家 |
共有3个 |
乙 |
女 |
22 |
几个月换一部 |
原来的款式太旧 |
送给亲友 |
共有8个 |
丙 |
男 |
35 |
1年换一部 |
旧的用久了没面子 |
闲置在家 |
共有5个 |
丁 |
女 |
32 |
2年换一部 |
旧的不好看 |
卖掉 |
共有4个 |
戊 |
女 |
48 |
4年换一部 |
旧的丢了 |
无 |
共有2个 |
已 |
男 |
29 |
几个月换一部 |
旧的功能少,用了没面子 |
闲置在家 |
共有10个 |
庚 |
女 |
37 |
2年换一部 |
旧的坏了 |
扔掉 |
共有3个 |
辛 |
男 |
18 |
几个月换一部 |
新款上市,功能多,像素高 |
闲置在家 |
共有8个 |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更换手机最频繁的人群是 ,各年龄段对旧手机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 。 (2)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很容易被丢弃进入生活垃圾。丢入生活垃圾的手机如果处理不当会通过哪些途径污染环境?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对防止手机污染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 (1)20~30岁的男女青年(青年人) 闲置在家 (2)手机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在焚烧炉中燃烧或填埋场中处置后,其中的重金属进入水源和土壤,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建议大家买手机选择充电器是USB接口的款型,USB接口是国际通用的接口规范,兼容性和安全性都已得到认可;建立健全废旧手机回收机制;到商店购买新手机时,服务商应鼓励用户交还旧手机,甚至还可以提供一些折扣;废旧手机中含有多种贵金属,将淘汰的手机加以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号召人们降低手机更换频率,树立节约环保观念。 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材料一 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四个监测点的编号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 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监测点 |
样本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S11 |
724 |
0.162 |
0.010 |
0.062 |
S71 |
724 |
0.178 |
0.006 |
0.057 |
S72 |
725 |
0.178 |
0.012 |
0.061 |
S73 |
725 |
0.220 |
0.011 |
0.074 |
材料三 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率数据(%)
监测点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S11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71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4.03 |
S72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73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四 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图和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 (2)分析S11点的6~7月PM10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3)根据以上图文材料,简述甲城市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规律。 (4)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S71。原因:S71点生态环境保护好,植被覆盖率较高;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因此PM10的月平均浓度较低,空气质量好。 (2)S11点6~7月的PM10浓度较低。因为6、7月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即由海洋吹向陆地,而S11点正好位于该城市的东南方向,此时由海洋吹来的风带走了大气中的一部分颗粒物,故PM10的浓度较低。 (3)甲城市PM10浓度时间变化规律:雨季PM10浓度较低,旱季浓度较高;空间变化规律: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PM10较低,而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大的地区,PM10的浓度较高。 (4)加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裸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 更多中考信息》》》中考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