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中学地理知识点:回眸2003年中国十大气候事件


    在2003年,“老天爷”反复无常的脾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刷新了自1961年我国全面记录气象资料以来的多项记录。
    国家气候中心常务副主任董文杰用一首诗总结了2003年全国的主要天气特点:淮河洪水南方热,江南秋旱黄淮阴,黄河中下爆秋汛,台风杜鹃掠广东。春季沙暴异常少,北方秋雨创新高,暴雨山洪频发生,东北连旱第五春。
    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已经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也给公众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淮河流域特大洪水
    2003年汛期,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近50年来第二位,仅次于1954年。与1991年比较,2003年淮河流域入汛偏晚,汛期偏短,总雨量虽不及1991年,但雨区集中,雨带位置偏北,江苏、安徽两省沿淮地区及河南东南部的部分地区达500至60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淮河上游及沿淮、淮北降雨量接近或超过发生特大洪涝的1991年,部分河段水位超过了1991年。
    南方罕见高温热浪
    2003年盛夏,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和华南地区35摄氏度以上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38摄氏度以上高温日数也为1961年以来的极大值。这种持续高温的天气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温度之高为历史同期罕见。其中,黄淮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北部及四川东部、重庆等地达到38至40摄氏度;浙江中部和西南部、福建北部、江西中部等地达40至43摄氏度,浙江丽水高达43.2摄氏度。浙江、福建、江西大部以及江苏、安徽、广东、广西等地的局部地区极端最高气温超过了历史同期极值。
    江南严重伏秋连旱
    2003年盛夏,长江以南大部高温少雨,7月至8月上旬降水总量普遍偏少3至8成;其中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北部及浙江西南部的部分地区降水量为近40多年来同期的最小或次小值。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四省7月至8月上旬平均降水量仅80毫米,不及多年平均的一半,为1961年以来最小值,而同期平均气温则为1961年以来的极大值。高温加速了旱情发展,旱区波及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出现了1971年以来最严重的伏旱,浙江东部和南部的旱情超过建国以来干旱最严重的1967年。进入秋季,南方地区仍然少雨。闽、浙、湘、赣、桂五省区的降水量也为1961年以来极小值。
    黄淮流域低温阴雨
    8月中旬至9月上旬,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及四川东北部地区出现历史同期少见的低温阴雨和寡照天气。黄淮、江淮等地降雨日数多在15天以上,降水偏多,日照显著偏少。黄淮地区降雨日数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8至16天,而最大连续降雨日数为历史同期之最。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黄淮及汉水流域等地再次出现长时间的低温连阴雨天气。持续低温连阴雨天气,光热明显不足,部分地区农田内涝和渍害较重,秋收秋播较往年推迟。
    黄河中下游秋汛
    8月下旬至9月上旬,西北东南部、华北南部、黄淮和湖北西北部、四川东部等地频繁出现强降水过程。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2倍,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偏多2倍以上。陕西、河南、山东、四川、湖北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较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陕西省渭河干流多次出现警戒流量以上洪水;汉江出现秋汛。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前期,西北东部、华北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再次出现强降水过程;黄河中下游水位上涨,出现历史罕见的秋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