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来自臭氧层的呼唤(2)
http://www.newdu.com 2025/09/18 06:09:5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有关的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皮肤癌多发于头、面、颈、手背等日光暴晒部位,而罪魁祸首还是紫外线。据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大气层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地球上紫外线的照射强度就增加2~3%,皮肤黑素瘤的发病率就增加1~1.5%、非黑素瘤如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病率就增加2~6%。据美国统计,到1989年新诊断出皮肤癌的病例为260万例,其中33%的病例已死亡。英国皮肤癌的病例每年新增加4万例,皮肤癌的发病率已上升到仅次于肺癌的第二位。科学家警告说,人类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75年全世界将有1.5亿人患皮肤癌,其中有300多万人死亡。 近20年来,全球臭氧层平均每年减少3.5%。可想而知,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黑素瘤与非黑素性皮肤癌发病率的增加是怵目惊心的。更可怕的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他1992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曾指出,世界上至少有一个城市已经处在南极臭氧洞的边界之内,这就是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亚地区的阿根廷城市乌什娃伊亚。阿根廷卫生部已向该市市民正式提出忠告,让他们在每年9、10月间尽可能呆在室内,不要出门。由此可见,如果空洞一天天扩大,人们难逃闷死家中的厄运。 “补天裂”拯救臭氧层 世界著名的化学工业公司———美国杜邦公司曾经有一个最得意的产品,那就是它上世纪3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氯氟烃化合物———氟里昂。氟里昂作为一种工业用化学物质,具有不易燃烧、不具腐蚀性、无毒、性能稳定、价格便宜等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在各种冷冻气体、喷雾剂中。可人们万万没想到,在物质生活大幅度改善的同时,氯氟烃也给人类找了一个大麻烦———臭氧层的破坏。据专家测定,目前这种物质在大气中的浓度还在继续增加。 雨伞漏了,好补。天开了洞,麻烦。要补好这个洞,一是要依靠自然界的循环过程,把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消除,天就会慢慢“愈合”,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会持续几十年。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合国环境署就制定了“世界保护臭氧层行动计划”。1987年9月,24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此后的8年中,人们对该议定书进行了3次修正,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限制,一次比一次严格。到1999年7月,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8个在该议定书上签字。特别是1995年始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的确定,表明了人类不再漠视生存环境的决心。遵照这一宗旨,我国编制完成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于1997年7月1日冻结了氟氯化碳的生产,并将于2010年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学地理知识点:国民健康状况呈四大趋势
- 下一篇:中学地理知识点:南水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