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高水位运行致新险情
http://www.newdu.com 2025/09/16 01:09:3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新旧压力叠加,考验着“后三峡”地灾防治的思路与力度 在透着清香的纽荷儿橙子林里,上上下下地绕行着,终于看到一栋平房。迎接我们的是成群的裂缝,墙上、地面,屋内、屋外,触目惊心,宽到可以插进成年人的手指乃至拳头。身后,是不动声色上涨着的长江水。 裂缝已驱走了主人。罗光米一家已是第二次搬迁。从江边搬到半山腰上十余年后,今年10月16日晚的一则紧急通知,让他们再次上山,远比上次更仓促,“新房还不知建在哪里呢。” 10月13日,专业地质监测显示,总方量达3080万立方米的老滑坡体——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塔坪滑坡体,在江水上涨的影响下“苏醒”过来,临江部分超过百万立方米的滑体加剧变形。 橙色预警迅速发布。受直接威胁的5户居民被紧急疏散。但包括他们在内,整个集镇三千多人仍不无担心。 这个移民集镇本身也建在大滑坡体上,“前缘如果滑了下去,集镇这里就变为危险的前缘了。”重庆市派驻巫山守水专家组的工程师徐兴建对本刊记者说。 9月15日三峡175米蓄水启动。徐兴建介绍,9月底来此守水的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便发现并上报4处地质险情,“小型塌岸也比较多。” 另据重庆国土部门的数据显示,受去年175米试验性蓄水及后来退水影响,巫山、巫溪、奉节等区县发生243处地质灾害灾(险)情。 在三峡工程建设期内,国家已对库区地灾进行了近10年的持续治理,据有关部门与库区干群反映,仍有不少遗留问题。进入即将到来的“高水位运行期”,更将面临较长时期的库岸再造过程,会产生新的不稳定岸段。 新旧压力叠加,考验着“后三峡”地灾防治的思路与力度。 高水位运行下的新险情 经国务院同意,三峡工程200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于9月15日凌晨正式启动,计划于10月底或11月蓄至175米。 此次乃第二轮冲关,去年试验性蓄水止步于172.8米,据悉,主要原因是地灾情况不容乐观。 长江三峡总公司此番宣布,蓄水将遵循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科学、稳妥、渐进”的原则进行,蓄水期间,每天水位涨幅不超过3米,“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 再度冲关的消息传来,库区各地立即进入了紧急动员状态,严阵以待。库区国土部门表示,去年以来试验性蓄退水期间发生的险情,让他们对此次蓄水丝毫不敢大意。 有例为证:今年4月,云阳凉水井滑坡复活引发险情;5月,巫峡口发生山体崩塌,约2万立方米泥石滑入长江;6月,奉节县安坪乡藕塘集镇60万方滑体出现变形……统计显示,上次蓄退水期间新增地质灾害灾(险)情占到灾(险)情总量的6成以上。 这次175米蓄水启动后,重庆市立即派出专司地质灾害防治的守水专家组和技术支撑单位,分成8个小组进驻库区重点区县。一时间,仅重庆库区的专业监测和群防群测地质灾害监测点就增加至2500多个。 随着水位不断抬升,险情不期而至。巫山县塔坪滑坡即为最新代表,“惊动”国土部一位副部长和重庆市一位副市长先后到现场查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