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中学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2)


    本节新课的导入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法。
    (1)有条件的学校,播放或演示“地球运动”的实况录象或课件,请学生观察。
    (2)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这两种设计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这一部分可以设计以下三个活动。
    1.第一个活动设计。
    (1)把自转与公转的规律进行对比讲述。
    (2)在教学条件不同的学校,教师可以采取让每个学生动手演示、分小组演示或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来演示等不同方法,让学生参与演示“地球运动”的活动,这样可以使教师发现学生是否了解和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时反馈,及时补学。
    (3)教师让学生概括总结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4)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总结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与联系。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 转
    公 转
    方 向
    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
    (5)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
    2.第二个活动设计。
    (1)利用光源或地球仪,教师演示或指导学生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要求学生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要求学生观察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2)教师或学生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3)教师或学生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思考并总结昼夜更替的原因。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多长时间?(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是12个小时左右,究竟多长时间依季节而有差异,待上高中学习时再深入了解)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要多长时间?(24小时)
    (5)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6)教师讲述: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或图上画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让学生计算伦敦、北京、新加坡、东京、莫斯科等城市中间的时差各相差多少小时。并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了解时刻计算“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7)教师让学生总结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收获,并总结、整理板书内容。
    3.第三个活动设计。
    (1)教师提问。
    ①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中午比早晨或傍晚更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呢?(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这个提问的设计,是为学生理解地球公转使地表热量发生季节变化而作必要的铺垫,但不能按高中地理学习那样进行知识的扩展和加深。
    ②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说明。(教师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2)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或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教师可以利用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暂填写左面两项内容)
    节气和季节(月份)
    太阳直射的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
    冬至(12、1、2)
    春分(3、4、5)
    夏至(6、7、8)
    秋分(9、10、11)
    (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总结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完成上表中右侧内容的填写。
    (4)教师让学生以自己的家乡为例,归纳总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地球的五带图”,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各小组学生分别归纳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