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知识点:《澳大利亚》(2)
http://www.newdu.com 2025/09/14 07:09:5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这段教材的文字叙述部分,详细描述了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养羊业在世界所处的领先地位。 阅读材料介绍了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历史。这段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畜牧业的发展历史,而且还提到了澳大利亚绵羊繁殖速度快与其自然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4.关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以及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教材没有正面叙述,而是以活动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去探究结果,4个活动题以递进的方式逐步呈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前两个活动题,又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让学生借助地图所提供的有用信息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第二层次在第一小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了解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读图8.37完成活动题1。本道活动题分2道小题,第(1)题主要训练学生的读图技能,要求学生首先从图8.37中找到澳大利亚主要的地形区和河湖,然后让学生根据陆高海深表阅读图中颜色的变化,由此了解澳大利亚东、中、西部地区地形的差异,让学生能够明确澳大利亚东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中部以平原和低缓的盆地为主,西部则以低矮的高原为主。在读图时,注意提醒学生阅读地形图下的文字资料,为了解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奠定基础。第(2)题讨论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时,仍然让学生结合图8.36的图例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状况。这也是对学生读图技能的培养。通过读图使学生明确,粗放牧羊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地区则为混合农业地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讨论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即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二者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读图8.34完成活动题2。本道活动题分3道小题,第(1)、(2)题属于基础题目,仍是对学生进行读图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从图8.34中,找出南回归线,并根据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明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即大部分处于热带,南部处于温带。对照图8.38了解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在阅读气候分布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图下的文字部分,这与后面的讨论有一定的关系。第(3)题讨论农牧业与气候的关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思考农牧业的分布是否只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同样都是平原区,为什么中部地区是粗放式放牧,而沿海地区是发展混合农业,这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上还有哪些不同?由此引导学生结合图8.38和图8.36讨论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知识之间的衔接较为自然,同时也为后面活动题的讨论奠定了基础。澳大利亚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既适宜畜牧业也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读图8.36完成活动题3。如果在分析活动题2时已进行了知识的铺垫,分析此题,学生不会感到困难,学生通过读图,可以分析得出,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西南部地区,气候适宜,降水相对于其他地区较为丰富,东南部地区虽然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但引水灌溉可以满足其小麦种植和畜牧业的利用,因此这个地区发展混合农业比较有利。 活动题4的完成,必须有前面3道题的基础,而且本题带有开放性,学生即便有前面的基础,对此题的回答也会多种多样,答案不会有惟一性。教师应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只要学生的回答有道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更积极的思维。 5.“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主要叙述澳大利亚采矿业的发展历史和在世界所处的地位,为了突出澳大利亚这一特征,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道活动题,并在活动题中配有一段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状况。第二,叙述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现状,教材在正文中提到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已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其经济支柱,另外教材通过阅读材料的形式介绍澳大利亚的工业发展状况。对于这部分教材,教师可以进行调整,例如,由对工矿业的了解到工业发展再到服务业的发展。这样调整利于学生的理解,即澳大利亚不再是单纯的“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而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且服务业发展迅速的国家。第三,介绍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及主要城市,这部分内容配有景观图片和地图,但关于人口分布,教材没有再单配图。原因主要是澳大利亚本身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多数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中,城市分布特点能够反映其人口的分布特点,在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二者联系起来。 本段教材共配备了2个活动题,这2个活动题应安排在教材正文的相应部分,分别完成。 活动题1分2道小题,涉及的都是基础知识,而且都是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训练,通过读图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第(2)题只要学生能够根据图例将矿产资源种类列出即可,如果能够结合第2道活动题将铝土矿、铁矿、镍矿、锌矿、锰矿等列出更好。澳大利亚铁矿的主要分布区应是西部、北部和南部。 活动题2主要是训练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从中收集有用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分析,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够得出几种重要矿产储量在世界居前列的结论即可。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教材安排2~3课时。 【新课导入】 本节新课的导入有以下设计。 (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录像或VCD片段,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以及生存的环境;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学地理知识点:人口与人种
- 下一篇:中考地理复习资料:《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