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


    4.关于“绿洲农业”,教材通过叙述课文、活动课文、示意图和图片等形式体现了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含义,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修建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等水利工程,弥补当地水资源缺乏的不足,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其中教材以活动课文和示意图的形式介绍了“坎儿井”工程的原理,让学生理解这一水利工程是如何避免蒸发,为当地的生产建设提供有利条件的。这一水利工程建设充分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而且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
    第二层含义,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规模扩大,现有的水利设施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而且水资源匮乏的现象日渐突出,在这样的现状下当地如何应对。教材以活动课文形式提出若干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新疆人民在现有的环境下如何生存。结合教材的问题可以再拓展,即新疆如何继续发展农业,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在节水的同时是否要注意水污染的问题。由新疆的问题再迁移到西部其他省区的农业发展。教材中的设问极具开放性和拓展性,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对这些问题的开放性讨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三层含义,人口的增长与环境承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地协调发展受到威胁。单纯的农业发展无法满足当地生存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新疆以及整个西部地区应如何应对?第三层含义可以是本段教材的结束,也可以是下一段教材的引言,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引出新疆及西部地区资源和能源的开发等相关内容。
    5.关于“能源开发”,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东西部差异的比较,包括经济发展状况,能源利用状况,能源开发状况等。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新疆乃至西部地区能源的开发并向东部地区输送,可以弥补东部地区能源的不足,对东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应特别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第二,西部地区在开发资源与能源时,如何做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人地如何协调发展?教材给出了两段资料,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再提供一些资料,使学生能够有更多讨论的素材。第三,新疆乃至西部地区除能源开发外,是否还有其他可以开发的资源?这个问题是本节教材的拓展部分,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关于新疆或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料,进行开放性的讨论。此外仅仅靠开发资源获取经济效益是不够的,使学生意识到应该进行资源或能源的深加工,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在开发利用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课时建议】
    本节教材的课时安排为2课时。
    【引入新课】
    1.出示新疆风光的图片或录像、VCD等,引导学生观察新疆民族的构成、地形分布等特点。
    2.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问题“你熟悉的或吃过的新疆瓜果有哪些?”
    3.结合时事提问“我国关于西部开发的重要工程有什么?”其中西气东输的一条线路来自新疆。
    【高山、荒漠和绿洲】
    1.以维吾尔、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我国民族分布在总论部分已经学过,对于学生来说属于旧知识,教师可以提供我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自己判读得出多民族聚居的结论。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反映少数民族服饰、民俗的图片和照片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新疆风土人情的资料、图片和照片等,在课堂上展示。
    2.“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首先阅读图例,观察雪线的海拔,指导学生根据图例在图中找出哪些山脉的海拔超过雪线,这些山脉对于新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其次引导学生找出新疆主要的地形区及分布特征。根据观察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1,在新疆轮廓图上绘制新疆主要的山脉和盆地并说出地形分布的特点。
    在“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上找出新疆主要的河流,观察河流与地形的关系。教师提供新疆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新疆的气候特征。结合新疆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及新疆地形特点分析形成气候的因素,将地形与气候结合,引导学生分析新疆河流的水源,指导学生将河流绘制在新疆轮廓图上。
    在“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上找出新疆主要的城市,观察城市与地形、河流的关系,指导学生用城市符号将城市位置标注在新疆轮廓图上。
    将城市、河流与地形绘制在同一幅新疆轮廓图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人口、城市、交通分布与绿洲的关系。运用学生绘制的简图及前面已有的关于新疆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新疆人口和城市分布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运用活动题2的“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及“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示意图,以及学生已观察的在雪线以上的山脉分布,引导学生分析绿洲的分布与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人口、城市分布与绿洲的关系,由此说明绿洲在新疆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上观察绿洲之间的距离,完成活动题2中的第(2)小题。通过学生讨论使其明确由于绿洲之间距离较远,因此交通建设对于促进新疆乃至西部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新疆深居内陆,如何与外界联系,说明交通在区际间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荒漠化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根据学生已有的关于新疆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知识,并观察“新疆地形与城市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新疆地区发展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由此引出,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使植被破坏,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导致土壤沙化。另外干旱地区灌溉不合理,很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致使土壤退化。因此荒漠化是这个地区最容易出现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绿洲边缘地区,最容易出现荒漠化。由新疆迁移到西部地区,使学生明确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人们必须注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