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地理 > 综合辅导 >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西南边陲──西双版纳》(2)


    4.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它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版纳人也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了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教材中设计了“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比较清晰地展示了这点。
    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繁荣。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有关行业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又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这就是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我们在教学中要贯彻这一基本思想。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课时。
    【引入新课】
    【丰富的旅游资源】
    1.“风景旅游资源,是激起旅游者兴趣并导致各种旅游活动最直接的第一位因素,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证。风景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决定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上课一开始,可以出示一些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直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然后引导同学们认识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采取的办法是: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的照片,引导同学读图,分析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的原因。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可以让同学完成活动1。
    2.关于热带雨林的特点,可以参照书中的图片,引导同学讨论。主要讨论热带雨林的植物特点,待同学认识清楚以后,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使同学对动植物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3.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西双版纳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生活习俗,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1.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委提出“旅游兴州、生物强州、口岸活州、文化立州、依法治州”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民族、资源、区位三大优势,稳步发展以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边境风光为特色的旅游经济,加快发展以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重点的生物经济,积极发展以走出去、引进来并举,经济与文化、经贸与旅游结合为内涵的口岸经济,努力振兴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切实抓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特色浓郁的旅游之州、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州、物质丰盈的富裕之州、民风向上的文明之州。
    这是“因地制宜”的英明之举,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引导同学讨论西双版纳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向问题,认识西双版纳地区为什么过去长期以农业为主,现在转变成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
    2.在讨论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同学读“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突出认识西双版纳怎样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了哪些旅游产品。再认识一下西双版纳的相关位置,看一下与相邻国家交通的通达情况,分析一下远景。讨论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如可以形成规模效益等)。
    3.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等环境问题,旅游者也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举止。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让同学讨论或辩论,以加深对西双版纳设立自然保护区意义的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结合实际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穿插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