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知识解析:知识巩固(选择题)
http://www.newdu.com 2025/09/15 04:09:4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知识巩固】 1、(2001年广东河南卷)下列少数民族,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 2、(2001年上海卷)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银川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契丹族建立的辽 B.党项族建的大夏 C.女真族建立的金 D.蒙古族建立的元 3、(1991年全国卷)下列古代少数民族,在蒙古高原建立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蒙古 ②鲜卑 ③突厥 ④契丹 A. B. C. D. 4、(1992年全国卷)下列各项中,耶律阿保机的政绩不包括 A.统一契丹各部 B.建立契丹国C.创制契丹文字 D.改契丹国号为辽 5、下列有关辽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 B.全由汉人担任 C.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D.权力比北面官大 6、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据《辽史·刑法志》》。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 A.实行藩汉分治的政策 B.保持契丹的民族习俗 C.采取民族分化的政策 D.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 7、宋人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记载:“自晋割赂北虏(契丹),建为南京……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城北在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引文中所说的南京是今天的 A.巴林左旗 B.洛阳 C.江苏南京 D.北京 8、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党项族元昊和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中国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生活 9、唐末许多中原人民来到契丹境内,这主要因为 A.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乱 B.契丹势力不断扩大 C.契丹人需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 D.汉族人帮助契丹人向封建制过渡 10、下列各项中不是阿保机和元昊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提倡农业 B.任用汉官 C.创制文字 D.自称皇帝 1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助长了契丹势力 B.延缓了北宋灭亡 C.缓和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久和平 12、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维持了和平关系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戒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何时宋与契丹族政权的关系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议和前 D.宋夏议和后 14、宋代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此诗,最佳分析是 A.榷场的设立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宋辽民族交往十分频繁 C.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D.尽管战乱,但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15、(2000·春季)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②元昊在兴庆称帝 ③澶渊之盟 ④王安石变法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16、后晋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A.加快了五代十国政权的更替 B.开创了汉族统治者向少数民族政权割让土地的先例 C.使契丹取得了进攻中原的战略要地 D.成为北宋与辽战争的起因之 17、关于辽实行“蕃汉分治”正确理解的有 ①是一种民族统治,实质是阶级统治 ②它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一种肯定和保护 ③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化的过度 ④不利于民族融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