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经度、纬度的划分
http://www.newdu.com 2025/09/14 06:09:48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时 重难点:经度、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含义,半球划分 教学手段:使用地球仪模型、动画演示、两半球挂图 教育过程: [提问导入] 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 [板书] 经度和纬度 [提问] 地球上最长的线是 ?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 (方案一)小组活动为主 [提出要求]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是如何划分的?一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归纳填表] (学生按文字叙述纪录也可以) [板书或投影片] ![]() [提出问题] 纬度的划分比较简单。经度的划分比较难,请同学们讨论完成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的内容。比一比,看哪组同学观察更细、总结归纳的更准确、更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讨论结果可以按项目填入表中 [知识竞赛] 为了检查同学们对知识是否理解和掌握,我们进行一个知识竞赛(内容和方法见探究活动部分) (方案二)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提问] 什么叫纬度?度数有何变化规律?南北半球如何划分?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纬度的概念、纬度的划分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6,回答问题:亚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南极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赤道穿过 、 、 、 大洲。 读课本图1.8,回答问题:高中低纬的范围,北京(39o54'N)所在半球和纬度带 [总结填表] [提问] 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因为所有的经线都等长,以谁为起点线呢?惊险又是如何划分半球的呢? [动画演示] 用立体图展示经度的概念和划分,展示本初子午线与1800线的位置与特征(东西经1800线是一条线,1800与00经线两侧东西经度不同),同时展示将东西半球划分 [读图分析] 读课本图1.11,回答: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大部分在东半球的有 洲、 洲、 洲,大部分在西半球的有 洲、 洲,北京(1160E)位于 半球。 [总结填表] 完成表格
[过渡] 经纬网的应用 [板书] 经纬网 [提出问题] 一艘船只在海上遇难,如何报告其遇难的位置?(用红点表示船只在地球仪上的位置) [引导理解] 引导思考,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进一步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联系,如在班级中自己的座位确定等 [寻求解决方法] 即如何在地球仪上找到确定位置的“行”和“列”?学生会发现在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两条线有一个交点,就可以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引出经纬网与经纬线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 [问题解决] 遇难的船只只要报告他所处的经纬度,别人就可以知道船只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进而得到救援。 [巩固练习] 学生在图上找北京(1160E、40oN)、伦敦(00、51oN)、纽约(41oN、740W)及课本“想一想”内容 [板书设计] 四、经度和纬度
五、经纬网 [设计思路] 由于教材内容较为抽象,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的知识,学生难于理解;同时注意学生年龄特征,所以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充分观察基础上得出结论,结合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因为本节课的内容有许多使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主要以观察、在球面上记忆为主。教师为利于学生观察,提供挂图、地球仪,协助学生进行球面到立体之间的转化和建立联系。在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经纬度的划分后,自己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呈现给大家,给学生以展示的同时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及时的采用比赛的方法巩固提高,利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第二种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将难于理解的内容做成动画演示,教师应及时提问总结,和及时的练习巩固 经纬网的教学应侧重于应用。采用问题解决法使学生明确经纬网的作用、用法,将理论应用与实践。多做练习十分有利。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