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网-中考真题答案下载-中考试题库-中考成绩查询-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中考查分网-中考网-中考资源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中考历史 > 综合辅导 >

中考历史知识点整理: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要点(3)(2)


    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24、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5、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26、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27、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8、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9、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30、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三、古典小说:
    四、戏剧的繁荣:
    31、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
    32、清朝中后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五、书法的成就:
    33、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34、明末画家徐渭擅长泼墨,其作品《墨葡萄图》;清朝画派“扬州八怪”,最著名者郑板桥,其作品有《兰竹图》。
     (责任编辑:admin)